当前位置 :主页 > 养殖专家 > 养鸡场 > 防治方案 > 正文
    养鸡的防疫与管理
作者:bioob  更新日期:2016-06-20 04:02    点击次数:

一、防疫。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疫是养鸡的生命线,建立严格的消毒、防疫制度,及时处理死鸡、污物、粪便,减少应激。使雏鸡均匀有效获得抗体,是目前国内养殖业最重要、最易被忽视,最难做到位的关键工作。

  1、免疫程序是基础:制定免疫程序必须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总结。应参照种鸡场提供的免疫程序,并根据本地疾病流行特点适当调整,认真落实。

  2、疫苗选择是关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SPF(无特定病原体)疫苗,并注意疫苗保存期、保存方法和运输条件。

  3、免疫操作是重点:必须保证免疫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统一规范免疫操作标准。

  ⑴滴鼻、点眼免疫。用于雏鸡早期免疫,通过黏膜免疫增强机体免疫力,效果好。适用范围:新城疫Ⅱ、Ⅲ、Ⅳ系;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
  
  ⑵饮水免疫是将疫苗充分溶解到水中供鸡群饮用。适用范围: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H52;新城疫Ⅱ、Ⅳ系等。
  
  ⑶刺种免疫是用特制免疫针蘸取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垂直刺种。适用范围:鸡痘,脑脊髓炎。
  
  ⑷注射免疫分为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将疫苗注入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组织,疫苗被机体缓慢吸收,此方法对鸡损伤小,产生抗体时间长,包括颈部、胸部、腿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疫苗被机体迅速吸收,适用于刺激性小,易吸收的疫苗接种,包括腿部和胸部肌肉注射。与皮下注射相比,抗体上升快,但维持时间短且对组织有损伤。适用范围:各种灭活苗。
  
  ⑸气雾免疫是用气雾发生器使疫苗变为雾化粒子,均匀悬浮在空气中,随呼吸入鼻腔、气管、肺脏,诱发免疫应答。
  
  适用范围: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

  4、抗体检测是保障:鸡群免疫后应及时监测抗体上升情况,检测免疫效果,做为诊断疾病的辅助手段。预防鸡新城疫、禽流感、法氏囊炎等常见传染病时,应根据抗体水平确定免疫时间。

  5、环境卫生:即使免疫率100%、剂量准确率100%、操作到位率100%,其防病效果也不是100%。搞好环境卫生,采取各种措施杀灭舍内病原微生物,是确保鸡群健康的关键环节。

  二、管理。雏鸡出壳后免疫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应答缓慢,虽有母源抗体保护,但随日龄增长母源抗体逐渐衰弱,3-4周母源抗体基本消失,此时免疫产生的抗体不能达到保护值,称为免疫空白期,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1、隔离饲养:
  
  ⑴严格执行“全进全出”。
  
  ⑵生产区与生活区、雏鸡舍与成鸡舍严格分开。
  
  ⑶谢绝一切与生产无关的车辆、物品、人员进入鸡场。
  
  ⑷生产区入口设消毒池、喷雾消毒设备、更衣室和淋浴室,进场人员应洗澡、更衣、换鞋。
  
  ⑸鸡舍门口放置消毒池或消毒盆,进舍时对鞋消毒。
  
  ⑹禁止职工家中饲养各种禽类。
  
  ⑺病死鸡、污物、粪便等废弃物必须无害化处理。
  
  ⑻防止鸟类进入鸡舍,定期杀虫、灭鼠。

  2、空舍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管理模式,整栋舍彻底消毒后再进鸡。
  
  ⑴可移走的器具、设备应在舍外清洗、消毒,并存放于干净处。
  
  ⑵清除舍内粪便、旧垫料及饲料杂物等。
  
  ⑶高压水枪清洗舍内所有角落,并用长效消毒剂消毒。金属笼具、地面等可火焰消毒。
  
  ⑷空舍期严禁人员、车辆、物品进入,雏鸡舍至少空舍14天,成鸡舍至少7天。
  
  ⑸进鸡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紧闭门窗至少48小时,温度25℃,湿度约70%。

  3、带鸡消毒:
  
  ⑴充分了解消毒剂性质、特点,正确使用。
  
  ⑵各种消毒剂要交替使用,不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如季胺盐类消毒、杀菌效果好,但杀灭病毒较差;碘类杀病毒能力强,两者应交替使用,取长补短。
  
  ⑶雏鸡舍每天消毒2次,成鸡舍每天消毒1次,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4、微生物检测:及时反馈环境质量,体现消毒效果,指导防疫。饲料和水是养鸡物质基础,控制饲料和饮水中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数量。严禁饲喂发霉变质、污染严重的饲料,防止饲料运输或加工中被污染。饮水清洁,建议采用乳头式饮水器。


上一条:怎样才能保证不死鱼
下一条:甘蓝的生物学特性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兽药信息网
  • 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
  •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
  • 南方农村报
  • 中国动物保健
  • 梅里亚中国
  • 浙江海翔药业
  • 农业户
  • 兽药人
  • 养殖联盟
  • 畜牧人才联盟
  • 联系我们(24h在线) 15777573668 QQ:1589961818
    Copyright © 2011-2021 兽药专业网Bioob.com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标明转载来自兽药专业网) 桂ICP备(110028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