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ioob 更新日期:2016-07-22 18:43 点击次数:
鸵鸟在6月龄以前,尤其是3月龄以前,它的消化能力、抗病力、体温调节能力是比较弱的,容易发病,所以,加强这一阶段的疾病防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卵黄囊炎
卵黄囊炎是一月龄之内的鸵鸟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卵黄吸收迟缓,卵黄颜色变为灰绿色,呈絮状、稀水状,往往恶臭,无菌取样进行细菌培养,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此外还发现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卵黄炎的发生有先天性原因和后天性原因,先天性原因指出壳前的蛋内感染,主要是由于鸵鸟交配体位低并且交配次数比较频繁,交配时把泥土、粪便带入产道,造成产道感染,高产母鸟这方面比较突出。而后天因素是指鸵鸟出壳以后形成的卵黄感染。在正常情况下,小鸵鸟的卵黄要完全吸收,大约需要两周时间,而小鸵鸟在出壳后第三天就开始采食了,所以肠道紧接着就有了细菌入住,这当然不排除致病性细菌的存在,如果一旦饲养管理不善,如温度过高过低、环境潮湿、通风不良等,导致自身抵抗力低下,就会造成“病从肠入”,即细菌从卵黄蒂柄部侵入卵黄,(因为卵黄与肠的连接部位还没有完全闭锁),造成后天性的卵黄感染。
所以要预防卵黄炎的发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种鸟生殖系统净化制:也就是在种鸟的生产季节,定期在种鸟饲料中加入抗生素药物,以预防生殖系统炎症发生。选择的药物种类有:头孢类、喹喏酮类、四环素类,而黄胺类及硝基呋喃类不能选择。用法是一般在产蛋季节,每月应用一次。
(2)做好从种蛋产出到小鸟出壳整个过程的消毒工作。
(3)在小鸟卵黄吸收期间,采取两次注射抗生素办法,防治已隐性感染的个体。一般采用庆大霉素、恩诺沙星。
(4)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大肠杆菌病
这是鸵鸟最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常见,在自然条件下,4月龄以下鸵鸟易发,造成大肠
杆菌病多发的原因是:
(1)诱发因素多: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正常情况下就存在于肠道中,之所以不发病,是因为肠道菌群处于平衡协调状态,但只要有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存在,该细菌就会大量繁殖,造成正常菌群失调,引起发病。这些因素有:卫生条件差、潮湿、拥挤、低温、饲料营养不平衡、通风不良、运输、转群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2)血清型多:据报道,有20多种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
(3)环境污染:如果对鸵鸟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尸体处理不当,那么造成大肠杆菌扩散传染的机会更大。
大肠杆菌除表现有卵黄炎外还可表现为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眼炎、大肠杆菌性关节炎。
预防大肠杆菌病,一方面加强环境卫生清理和消毒,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刺激,另一方面,通过菌苗的预防接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很多,但大肠杆菌很容易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最好通过药敏实验,选择敏感药物,以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梭状芽孢杆菌病
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种细菌为肠道常住菌,往往在转群、转换饲料、气候骤变及其它恶劣饲养条件下诱发。一般发病日龄段为2-4月龄,健壮鸵鸟易发,发病后往往很快死亡。解剖可见小肠段弥漫性坏死灶,肠壁变薄,肠腔充气,肠内容物为大量墨绿色的稀薄液体,极其腥臭。预防本病,可以在饲料中加入20ppm的杆菌肽锌,如果大群中已发生个别病例,则可在水中或料中加入林可霉素,进行大群预防和治疗。
支原体感染
一般由败血支原体引起的,本病一般发生在冬春季,其特征表现为:咳嗽、锣音、呼吸困难、眼炎、气囊炎,由于病程较长,而称为慢性呼吸道病,本病的发生与环境卫生状况有很大关系,如果卫生状况不良,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还会造成严重损失。
防治:因为在目前饲养环境条件下,几乎所有的
养殖场均存在这种现象,在良好的条件下,一般不显症状,当受到不利因素应激时,可以发病,所以加强饲养管理、卫生管理,特别是改善房舍通风,降低密度,平衡饲料营养,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红霉素、阿奇霉素、泰乐菌素、强力霉素以及一些中成药。
霉菌感染
一般发生在多雨潮湿季节,鸵鸟食用霉变的饲料饲草后发生,霉菌感染表现的病变有:霉菌性气囊炎、霉菌性肺炎、霉菌性眼炎。
治疗:1:2000的CUS04饮水,也可以用100ppm的制霉菌素饲料,连用5-7天。
新城疫
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鸡、火鸡、鸽、
鹌鹑、鸵鸟等禽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时可以听见呼噜呼噜的湿性锣音,稍后出现神经症状:即头颈部有节奏的震颤或头部呈现星状或“S”型弯曲,解剖后的典型症状是腺胃乳头环状出血,严重时呈斑状出血,轻微时可能未出血而表面为乳头增大、潮红、小肠黏膜发生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确诊可以通过实验室从肺脏、呼吸道黏膜、脑组织中分离出V以确诊。
目前,各个场都采取主动免疫方法预防该病的发生,但为什么新城疫在有的场还照样发生,分析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 疫苗质量:经销商的保存条件达不到,运输过程温度 过高,保存时间过期等。
(2) 动物肌体营养状况不佳。
(3) 防疫程序、免疫方法不合理,在母源抗体滴度较高时免疫。
(4) 不合理用药:弱毒苗防疫后3—5天内应用抗病毒药物,削弱了抗原含量,从而影响抗体的产生。
所以各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同时加强免疫检测,杜绝新城疫的发生。
禽 痘
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6-10月份,对雏鸟的危害较大,5日龄-3月龄阶段鸵鸟易感。群体发病率几乎达到100%,死亡率最高可达发病鸟数的50%,可对夏秋季节鸵鸟养殖造成严重损失。主要表现类型:单纯皮肤型和皮肤黏膜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对鸵鸟的危害较大,痘病发生初期,病鸟温度可上升至40-41℃,影响采食、吞咽、呼吸,可致衰竭死亡,此外,往往还可见到并发症状:出血性肠炎、肝周炎、肾脏充血肿大及尿酸盐沉淀。
预防禽痘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鸡痘弱毒疫苗”,也就是在进入6月份以后,对雏鸟(一般出壳后三天)进行预防接种:用生理盐水对弱毒苗进行50倍稀释,然后用消毒蘸水笔在翅内侧无血管处进行刺种,每只鸵鸟刺种两针,一般在接种5天后,可发现接种部位的皮肤上长出明显的痘结,说明接种成功。而对于已发病的群体,除对痘结局部进行处理外,可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口服补液盐及抗病毒药物,以对抗病毒,并增强抗病力以促进其尽快康复。
禽流感
据报道国外某些鸵鸟养殖场已发生过禽流感,而在国内至今还没有出现过,但目前各个鸵鸟场已把禽流感预防纳入免疫程序之中,以预防禽流感的发生。此外,呼肠孤病毒、腺病毒、博纳病毒感染曾报到过,但我们还未碰到过这些病例。
腿 病
这里所说的腿病主要包括趾腿骨变形、滑腱。
造成本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饲料营养成分不均衡。例如,日粮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当;锰元素缺乏或高钙、高磷拮抗锰的吸收;VD含量不足,均可打破雏鸵鸟骨骼系统成骨的动态平衡,致骨骼生长、发育异常。另一方面是由于肠道吸收功能障碍:也就是说虽然饲料中各营养成分含量适当,但由于肠道炎症导致吸收功能障碍,也会造成与上述营养缺乏相同的结果,本病主要在于预防,治疗效果很差。
保证饲料中Ca含量为1.4-1.5%,Ca和AP比例为2-2.5:1,锰元素含量为120mg/Kg饲料,每公斤饲料中维生素A、D3含量分别为15000IU和4000IU。在夏季,饲料中VA的含量在上述基础上提高30%;在冬季,饲料中维生素D3的含量在上述的基础上也提高30%。此外,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清理及消毒工作,以预防由于长期的肠道炎症而导致的吸收的障碍,造成钙、磷、锰的缺乏。
腹水综合症
发病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房舍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心肺功能加强以弥补空气中氧的不足——心肺负担加重——心肺功能失代偿——心力衰竭——腹水。另一方面高温、高湿——为了散热及增加血氧浓度,过度换气——心肺负担加重——心肺功能失代偿——心力衰竭——腹水。此外,长期的营养不良,吸收功能差可导致低蛋白血症,也可形成腹水。
预防:
(1) 加强通风,改善空气质量,注意夏季作好降温防暑工作。
(2) 降低饲养密度。
(3) 加强小鸟饲料营养,保证雏鸟阶段快速生长所需养分,避免营养不良造成腹水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