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存栏数量下跌幅度前所未有,占猪肉市场供应半壁江山的中小养殖场们或面临萎缩,或复产艰难,可以部分解开猪肉价涨之谜
文 |《财经》记者 王丽娜
2019年末,中国的生猪存栏数量比前一年减少了1.1亿头猪,同比下跌27.5%,这是2020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近20年来,这个下跌幅度前所未有,今年疫情冲击之下,生猪养殖和供应就更趋紧张,猪肉价格因此始终难有明显回调。
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中国有2600万个养猪场户,其中99%是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场户,中小养殖场户生产了全国一半的猪肉,是生猪稳产保供不可缺少的部分。农业农村部还表示,将继续加大对中小养殖场户的帮扶带动力度,加快推动恢复产能。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生猪复产的政策,涉及财政、金融、土地、环评等各领域,为促进生猪生产护航。 中国消耗的猪肉总量近全球的一半,生猪保供事关居民的“菜篮子”和“钱袋子”。
在这种形势下,那些猪和养猪户们经历了什么,生存情况如何,他们能否尽快顺产复养,从而适度增加供应、平抑居高不下的猪肉价格?
今年元旦前后,在全国生猪养殖大省、生猪调出大省河南, 《财经》记者走访河南安阳、洛阳、驻马店等多个市县后发现,占猪肉市场供应半壁江山的中小养殖场们,或面临萎缩,或复产艰难,这可以部分解开猪肉价涨之谜。 而各方面切实行动,帮他们解决有关养猪的各种问题,实际上就是从底层开始缓解猪肉生产与供应的难题。
争抢仔猪,养猪有利可图
在豫南地区从事生猪交易的猪经纪人杨智(化名)经历过多个猪周期,这一年来的经历还是让他有“坐过山车”之感。 2019年7月,生猪出栏价约18元/公斤,现在18元只是每斤的价格,相当于价格翻了一倍。去年10月和今年2月,生猪价格一度逼近40元/公斤,与此相应,一些地方猪肉价格最高时则冲破100元/公斤。
猪价高企,价格又不稳定,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增多。去年12月,一个客户向杨智订了两车猪,近200头,出栏价是37元/公斤,“当天晚上拉走一车,第二天另外那一车客户不要了。估计是看掉价了,一天价格跌了近3元/公斤,拉过去至少赔5万元。”他只好取消第二车的订单,被猪场罚款了事。
现在杨智却被要猪的电话追着。他合作的一些大猪场,需要先交少量定金,竞拍中标后当天下午打全款。一车百十头的猪70万元左右,浙江的一个客户订了三车猪,全款200多万当天打过来,“俺俩都没见过面。有的小老板听说要先交定金,还害怕,这猪都没见到呢。”还有一个客户,一次从他那订了八车猪,竞拍前跟他商量出价时,“就说今天志在必得,有多少都打包要了。”
这都因为猪源紧张。杨智告诉《财经》记者,前几年他每天接到的电话90%是卖猪,现在90%是买猪、找猪,“买猪时经纪人也不再挑大小肥瘦,就问有猪没有。主动权从经纪人转移到卖猪人手中。”
从事生猪交易20多年,杨智以前主要活跃在河南正阳县一带,正阳县是全国养猪大县、河南省生猪调出第一大县。现在即时通讯发达,他坐在家里就可以联系全国的养殖户和买猪者,完成交易后赚取信息费。
这并不只是杨智个体的观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从2015年起,生猪存栏连年下降,去年末生猪存栏量比2015年末少了1.4亿余头。
近年来生猪减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散养户退出、猪周期的影响、“南猪北养”的政策调整、因环保关停猪场,及2018年起肆虐的非洲猪瘟。但生猪减少在2019年尤为明显,2019年末生猪存栏3.1亿余头,一年中少了1.1亿多头猪。
猪肉是中国大多数居民的主要消费的肉类食品,人均年消费40公斤猪肉,生猪保供事关居民“菜篮子”和“钱袋子”,政府层面尤为重视。多位养殖户向《财经》记者表示,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农业口工作人员向他们了解生猪存栏数量,河南省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还纳入直连直报的监测系统,猪场定期上报存栏量。
生猪减少,必然传导到猪价和养猪户接下来的养殖计划。今年2月,情况又变了,杨智接到的买猪电话大部分是买仔猪,“从大场到小场都在买仔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