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畜牧圈很盛行一句话“有猪就是任性”,这也充分说明了今年养猪有着很好的行情和丰厚的利润;但同时也有很多的疾病如:传染性胃肠炎、5号、伪狂犬、蓝耳等疾病严重困扰和制约了猪场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猪场老板在投资上也很舍得下本,特别是疫苗的选择上更是“任性”!但结果似乎不是很理想。
近期走访市场时不断听猪场老板讲到“以前我猪场伪狂犬疫苗使用国产的,伪狂犬病症状时有发生;现在行情好了那就使用进口的吧,结果使用一段时间也没有发现明显的改善”!类似这样的问题困扰着好多的猪场老板和技术人员。也许接下来的这篇学术论文可以帮我们找到答案!
哈兽研发现猪伪狂犬病病毒
遗传变异的新特征
2016-03-11 哈兽研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蔡雪辉研究员领衔的动物病原监测与流行病学团队,在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分子遗传变异特征上取得新发现。这一发现更加明晰了对PRV基因组分子特征、遗传背景的认识。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着名病毒学专业期刊《Virology》上发表。
猪伪狂犬病是由PRV引起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可导致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哺乳仔猪出现神经症状、麻痹、衰竭死亡。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我国猪群采用疫苗免疫接种,该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2011年以来,在许多免疫过猪伪狂犬病Bartha疫苗的猪场中,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使养猪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哈兽研动物病原监测与流行病学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对PRV的早期毒株、当前流行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经系统遗传进化分析与比较基因组研究,首次提出了PRV存在两个主要基因型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欧美国家毒株主要为基因I型,亚洲国家毒株主要为基因II型。我国PRV毒株以基因II型为主,而Bartha疫苗为基因I型,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Bartha疫苗免疫猪场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早期毒株双城株的基因组骨架为基因II型,其UL区的部分片段来自于基因I型。PRV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组内部的微卫星序列紧密相关。
安同庆副研究员介绍说,PR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在基因水平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不仅促进了对PRV基因组特征的认识,也为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叶超)
相信当您看完这篇报告会从中找到答案!
接下来是K61毒株和武汉科前HB98毒株的一个比对
伪狂犬的临床症状:
1、母猪返情率高,配不上种;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胎等;
2、新生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内仔猪死亡率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20- 40%,死亡率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呕吐、拉稀等;
3、公猪不育、睾丸肿胀、萎缩、精液质量下降,失去种用能力。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控制该病,可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并发症和细菌继发感染!
防控:
1、及时淘汰腹泻病猪,对病猪撒生石灰消毒后处理,在天气晴朗时做好产床消毒。
2、注意产房仔猪保温,保证保温箱温度为30~33℃。
3、对1日龄仔猪采用猪伪狂犬病活疫苗(HB-98株)肌注。
4、完善免疫程序:种猪免疫伪狂犬(HB-98株)、乙脑和细小。
推荐免疫程序:
1、后备母猪:在产前8~9月首免,间隔一个月后再加强免疫一次
2、经产母猪:每年普免3次,每次间隔4个月
3、种 公 猪:每6个月免疫一次
同时上海兽医研究所童光志、南京农大姜平、广西扬翔总兽医师钱平教授均表示传统的巴萨株伪狂犬疫苗对目前流行的伪狂犬病保护力不足!
目前只有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三基因缺失HB98和即将上市的HB2000与当前流行毒株同源性最高,效果最好!!!
下面是最近在一线收集到的一些伪狂犬临床症状的照片
死胎、木乃伊胎
伪狂犬引起仔猪的神经症状
仔猪腹股沟淋巴结发紫
养殖很辛苦,就像斗地主!
这次赚大了,下次可能输!
饲喂选原料,免疫选毒株!
如若出差错,赔钱赚辛苦!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