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啊,我可难了!烤的酒不是太好卖。就想通过养牛养猪缓解压力,资金又都压在烤酒上,幸亏县妇联的董主席协调了3万元扶持金和10万元扶持贷款,帮我解决了大问题。”郭燕一见面就感谢起昭阳区妇联主席董睿武。
“先是帮我联系了工商局,成立了昭通市犇源养殖场,办了执照,就可以贷款了。名字还是所长给我起的。在我准备将养殖场扩大规模时,又帮我联系了畜牧局,又是10万元产业扶持金。”郭燕对中国妇女报记者说,“这些资金可帮了我的大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郭燕是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位农村妇女,一岁零两个月时不慎跌入火塘,火烧坏了她右手五个手指,留下四度残疾。虽然残疾,但郭燕并没有因此沉沦,反而渐渐成长为一位善良、贤惠,能干的女人,她敢想、敢闯、敢干,也从不避讳自己是个残疾人。
1995年,家住苏家院乡的郭燕嫁给了蒋仕平。丈夫家和自己家一样,姊妹多,生活不宽裕。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郭燕利用自己学来的裁剪缝纫技术,开始了她艰苦的创业历程。
尽管她做的衣服样式不错,但收入依旧有限,仅能维持生计。聪明好学的郭燕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表哥家学会了做涂料。从此,她从乡街子走了出去,闯进了昭通城。
从了解市场行情,在城里租房子、建洗灰塘,到挨家挨户送洗灰、涂料,她用从哥哥家借来的500元本钱起家,逐渐成了城区30多家建材门市的涂料供货商。
大家都说,郭燕送来的涂料质量好、价格低,何况她还是个残疾人,为何不帮她呢?凭借着质优价廉的好口碑,郭燕的建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也让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始了创业的第一步。
随后,郭燕开始涉足建材、餐饮等服务行业。10多年的摸爬滚打,她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有了广泛的人脉与良好的口碑。她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不仅带动了娘家婆家的人,就连身边的乡亲也带动了不少。
“为什么不接着卖涂料,而烤起酒、养起牛呢?”中国妇女报记者不禁问道。
“涂料生意越来越不挣钱,主要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哭着给我打电话说‘想妈妈’。”郭燕感慨道。
2013年,回到家乡的郭燕看到烤酒很好卖,就想试试看。于是,她找到残联,说想学烤酒,办个酿酒作坊。“残联领导二话没说,就给了我两万元。”郭燕拿着钱就去大理鹤庆找师傅学习烤酒技术。
“在农村无酒不成席,乡亲们不爱喝勾兑的酒,自己烤的纯粮食酒喝得放心。”学成回来后,郭燕就在苏家院街子上租了2亩多地、建起几百平方米的烤酒坊,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烤出第一锅酒时,郭燕欣喜地哭了起来。
然而,二次创业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自己的酒价格低,销路又不多,郭燕一时陷入困境。郭燕就想用酒糟喂牛喂猪,搞养殖缓解一下压力。于是,便出现开头的一幕。
“养殖场的确帮我缓解了压力,几个月就挣了几万元。”看到了成效,郭燕又养了30多头牛10多猪。
缓过劲儿的郭燕,烤酒收入也越来越好。从最初月收入几千元到一两万元,酒的品种也从单一的苞谷酒,发展到了如今的米酒、苦荞酒、燕麦酒等多个品种,销路也进一步打开。
“她家的酒不掺杂、不使假,喝了不上头,苞谷酒每斤只卖六七元。”苏家院的乡亲们都爱能喝郭燕烤的纯粮食酒。
“我是个残疾人,没有妇联和残联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郭燕把别人对她的帮助都记在心里,遇到谁有困难她就帮一把手,在郭燕的酒坊和养殖场里,就雇用了好几个本乡的贫困户。
“他妻子精神有问题,孩子因高烧烧成了植物人,别人都不用他,经常找不到工作。”郭燕指着一位正在干活的中年男子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我一个人富了有什么用,大家伙儿都富了,才是真的富!”
这些年来,郭燕帮扶过的人,她已经记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