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养猪的散户为何少了
□CFP供稿世界养猪产业博览会上,企业在展示养殖设备,养猪产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本 报 记 者 赵洪杰
本报通讯员 杨 浩 李 峰
农产品整体价格低迷的大环境下,生猪行业似乎“一枝独秀”,据省畜牧兽医局信息中心统计,2月8日至14日这周,我省生猪价格为18.03元/公斤,同比上升51.64%。
几年前,产能过剩在生猪行业已显现,猪价大跌的阵痛换来规模化程度提升,质量和效益有所提升。不过,面对超出发达国家近乎一倍的成本差距,生猪行业结构性调整任务依然艰巨。
价格稳定源自去产能
去年,80后刘瑞功养猪挣了近40万元。他是高青县芦湖街道寨子村瑞功养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有母猪53头、公猪539头,去年产仔数995头、淘汰母猪16头、二元猪销售542头。2月18日傍晚,王坡庄的王爱芹来合作社取猪精。去年她养了7头母猪,粗略计算净赚了5万多块钱,比在外打工的丈夫赚得还多。
莘县魏庄镇邵净庄邵传峰也很高兴。他有一个存栏200头母猪的种猪场和一个存栏1000余头的育肥场,挺过前几年的低谷期后,现在订单不断。“玉米和豆粕比原来便宜1/3,猪仔育肥到220斤能省100多元。价格上涨、成本降低,养殖户的补栏欲望增强。”
记者在邵传峰的订单中发现,客户都是规模化养殖场,小户、散户几乎没有。邵净庄村原来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存栏30头左右的专业户比比皆是,但经过“市场洗牌”,现在存栏500头以下的全没了。
莘县畜牧局生产科副科长贾雨成说:门槛和成本的增高,让小户、散户不再盲目入市。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唐建俊也发现,
这次调整与以往都不同,猪价升高时,散户跟进的很少。
以往普通市民熟悉的“猪周期”不灵了,也在验证生猪行业的去产能。来自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出栏量在100头以下的养殖场降幅10个百分点;100—500头比重最稳定,平均约占总出栏量的23%;最具潜力的是年出栏500—5000头的,上升幅度最大。
成本比发达国家高一倍
产销基本平衡,但生猪产业竞争力仍不乐观。唐建俊说,美国猪肉的生产成本大体是7块4一公斤,巴西是10块,咱们国家是13块6。据青岛海关统计,2015年山东口岸进口猪肉5.5万吨,比2014年增加55.6%。
养殖自身苦练内功是第一位的。刘瑞功将这些年经验总结为“三心”:耐心、细心、专心。尽管“猪周期”已不太明显,而市场总会波动,这就要拼耐心。养猪如绣花,要时刻关注猪的动向。他每晚十点必到猪场转一圈,清早把猪放出来锻炼,能从猪的咳嗽、气喘中发现猪是否得病,一旦发现有猪发病马上隔离诊治。
位于高唐的众和牧业,以精细化管理被业内称道,总经理杨付军介绍,他们采用可追溯、可排查、可预测、可分析的猪场管理系统,输入农场的配种、死亡、用药、疫苗等所有消耗品的动态数据,系统会自动分析、计算出农场的生产成绩,并预测农场未来走势。
最近几天,一条重磅消息在产业内传开:饲料龙头企业新希望六和拟投资88亿元,收购本香农业70%股权,进入西北生猪养殖市场。省畜牧兽医局市场分析师李守远认为,一直以来养殖、饲料、屠宰等行业各挣各的钱,养殖的主体地位未突出,这个消息意味着产业协同一体化经营格局正在生发,这有利于提升生猪行业的竞争力。
农牧结合,两头受益
记者发现,政府一直提倡的农牧结合出现可喜的进展。在瑞功合作社,养殖户们把猪的粪尿当作“宝贝”,同村的新村蔬菜合作社以种西红柿出名,养殖户将废弃物沉淀腐熟之后,当作有机肥低价出售给新村,大棚“吃”掉瑞功养猪场的异味,瑞功从粪污中赚取了一笔钱。
2015年5月,刚度过价格低迷期,“缓过了劲”,莘县大王寨镇后观村李春财没有盲目补栏,而是投资200多万元对养猪场进行了改造,引入了大型沼气工程。
他在养殖场建设了1000m3厌氧反应器1座,500m3储气柜1座及相应配套设施,铺设农户供气管道及灶具安装,沼肥利用设施等,打造了一条“生态+经济”的链条。
莘县是蔬菜种植大县,后观村周围10公里有1000多个蔬菜大棚,他说:沼液、沼渣是真正的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盐渍化”,连用三年沼液、沼渣,能根除“根线虫”,杀虫卵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