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太矮,查看猪舍对谭启树来说是个“技术活”。本报首席记者 罗伟 摄
谭启树(右)不及猪舍栅栏高,平时只能这样行走。
今年全国“两会”时,石柱谭启树的创业经历感动重庆代表团
“啃老族”(在经济上习惯于依赖长辈的人)看到谭启树的故事,应该感觉到羞愧。这位无法直立行走的38岁男人,为了养活自己,24年里,用双手抵住脚背行走,从石柱大山里走出来,直至走向全国。最终,他创业成功。2009年,他一年的收入是10万元。现在,他家的猪舍里,还有50多头种猪和猪崽。如今,他正为下一步人生目标谋划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谭启树的创业故事,感动了参会的所有重庆代表。
从主城驱车两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石柱。在石柱沙子镇沙子村,有一大片山林。谭启树的家,就在这片被称为“两扇岩”的山林下。昨天的一夜春雨,两扇岩树木苍翠,山间云缭雾绕,宛若仙境。
·
·
·
·
·
·
谭启树家的房子是新盖的,三间大屋,屋后是一排长达20多米的猪舍。听到有人来,谭启树从家里走了出来。看到谭启树的那一瞬间,大家都停止了说话,收起了笑容,记者的鼻子还有些酸酸的。老谭行走的方式很特别,他用双手抵住脚背,以支撑上半身的重量,然后用弯曲萎缩的双腿在地上移动。由于小儿麻痹症,从两岁以后,他就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行走,时间久了,老谭的腰、背、髋部都已严重变形。
反倒是老谭盯着大家开心一笑,热情地招呼:“进屋坐,进屋坐,外面冷。”
每天翻猪舍不下百次
今年38岁的谭启树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大部分汉字是成年后自学的。“那时为了学习养猪技术,只能先学字。”昨天他说,养猪的技术是2006年从广州军区扶贫函授班学来的。
在自己的领域里,谭启树总是很自信。“现在是市场经济,养猪有亏有赚,所以不能只看眼前。”谭启树说,自己2006年把所有积蓄用来养猪,当年赚了点,但第二年,由于“蓝耳病”流行,半年就亏了两万多元,把前一年赚的全亏进去了。“我没有放弃,因为这是市场经济,很正常。”确如谭启树所说,在保本经营1年多后,2009年,他养猪净赚10万元。
用双手抵着脚背,谭启树带路把大家领到猪舍,现在这里还有50多头种猪和小猪崽,分别饲养在猪舍的20个猪圈里。他很熟练地用肩靠着一个猪圈的水泥墙,瞬间借力稳住身了,然后双手脱离脚背,按在半人高的水泥墙上,随后,他又双手用力,把自己的身体猛撑上去,横躺在水泥墙上,再扭动背部,带动自己的双脚落在墙内,并借助双手翻身下墙落地。整个过程只有1分钟,谭启树开始检查小猪崽和种猪的情况。
“叔叔每天都用这种方式进出猪圈,他从不让我们帮。”谭启树准备考大学的侄儿小声地说,要对每个猪圈进行查看,每天得翻进翻出100次左右。
“不能老是靠别人帮助,我能行就自己来。”谭启树说。
下一页:14岁就走乡串村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