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养猪场里访“真经”—— 养猪要赚钱 人才最关键
“过去养猪就凭老经验、土法子,虽然没出什么大问题,但也没挣到钱,回想起来,没出问题那是因为养得少啊!现在养多了,不靠科技是真不行,而科技掌握在人才手里,所以人才就成了规模养猪场成败的关键。 ”伴随着六安市苏埠镇陵波良种养殖场场主卢士胜的一席话,我走入了这位养猪农民依靠人才创业的历程。
卢士胜告诉记者,他清楚地记得,刚办养猪场时,由于缺乏人才,他一次性淘汰了几十头母猪而损失惨重的教训。当时,因为事事都要亲力亲为,他整天没有一点空余时间去谋划养猪场的未来。后来他总结了一下,猪场小,反而琐碎事情多,索性干大一点,但是干大没有人才是绝对不行的,于是他一边贷款建猪舍,一边到处物色养猪人才。
2008年,占地面积达142亩的陵波良种养殖场建成,生产配套用房500平方米,年产商品猪7000余头。 “在这样的规模之下,光靠土法子、老经验绝对不行”,卢士胜表示。
于是,每一次外出洽谈业务、采购种猪、购置饲料,以及参加各种活动,都成了卢士胜的招贤纳士之旅。有一次,在霍山某养殖场,他听说有个技术人员在江浙一带的养殖场干过十几年,规模化养猪场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他暗暗记在心里。之后,他通过多种方式,终于感动了这位资深养猪场职工,现在该职工已成为陵波养殖场的骨干。
目前,卢士胜拥有一支14人的经验丰富的职工队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名,管理人员1名,生产人员11名。“这支人才队伍是猪场产生效益的保证”,卢士胜笑呵呵地表示。另外,在市区畜牧部门的指导下,他还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派员外出学习培训等方式,组建了技术服务部。
养了这么多年猪的卢士胜,在有了自己的专业队伍之后,才知道有“猪保健”这回事。他笑谈:“我自己都舍不得做保健,但是必须得给猪做,因为猪场技术人员告诉过我,花小钱,省大钱。 ”
几年来,依靠这支职工队伍,卢士胜在生猪良种繁育、商品猪标准化饲养、猪病综合防治等方面掌握了相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程,辐射带动50个农户建立标准化商品猪饲养基地,为当地农民养猪致富做出了贡献。
本报记者胡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