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是2019年的热门话题,从中央到地方都为生猪的保供稳价作努力。
张小新相貌敦厚,为人忠实。他2007年开始在文成县黄坦镇老家养猪,多年努力成为方圆百里家喻户晓的“养猪大王”。2012年,为保护温州水源地,他把养猪场外迁到云南省楚雄州深度贫困的双柏县。2019年,他卖出肉猪5万多头,销售额超2亿元。在云南省,他续写了“养猪大王”的传奇。
在云南办了9万平方米养猪场
养猪这活,不仅不能怕脏累,还得懂技术。“今年能把猪养好,都是有本事的人。”张小新说,他两个养猪场,一个5.5万平方米,一个3.5万平方米。虽然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在打理,但他每天两个场地走一圈是雷打不动的习惯,手机计步器每天至少2万步。猪不会说话,但张小新凭10多年的养猪经验,只要瞄上一眼就能发现端倪,问题猪神态、皮毛有细微的差别。
对于养猪技术,张小新只有一门技术没学会,他也不想学,那就是阉猪。这门手艺在文成农村一带叫“马敦 猪老师”,腰别带钩细长刀,嘴吹带曲口哨。大人吓唬小孩“不乖叫‘马敦 猪老师’来了”,准能把小孩吓得嘎嘎抖。
张小新介绍,农村受条件限制,小猪长到20多斤才马敦 猪,这样对猪的生长不利。他们猪场的小猪出生一周内就马敦 ,经过这一刀,不管是小公猪还是小母猪,从此安心长肉,六根清净,色即是空。不阉割,猪会狂躁、打架、不睡觉,不利于生长外还影响肉的品质、口感等。
防疫措施“武装到牙齿”
猪牛对气温变化比较敏感,温差过大容易感冒得病,而云南四季如春,比较适合猪牛养殖。“养猪跟养小孩的道理一样,平时照顾好,自身免疫力就强,加上云南这边的气候条件,猪牛一般不容易得病。”张小新把养猪的功夫用在日常管理上。面对今年养猪行业的严峻形势,张小新平时除了精心呵护养猪场外,防疫措施半点都马虎不得。
天罗地网,严防死守。为防止鸟类从空中进入,猪场安装了防鸟钢丝网;猪场外围四周挖有“护城河”,20厘米深的水沟撒上消毒粉;猪场内有一条消毒渠,让管理人员穿靴经过时消毒;为防止老鼠乱窜带病,采用杀鼠追踪粉;为防止苍蝇蚊子,一有排泄物就撒上烧碱,不让虫卵产生。谢绝一切外来者,100多位员工吃住在猪场,禁止擅自外出。张小新规定,一年内不外出者,奖金丰厚,外出一次扣钱多多。因外出归来者要在隔离区域住上一周时间,要求衣服消毒和体内排泄干净等等,故非特殊情况没人请假外出。
想把他养的猪牛早日端上市民餐桌
从2013年开始,张小新先后在楚雄双柏县、丽江市永胜县创办了6家公司,建设两个猪场和三个牛场,目前是当地州最大养猪大户和养牛大户,在云南省内的养殖规模排前五。
张小新去年开始大规模饲养云南当地传统土猪——撒坝黑猪,是国家禽畜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的品种。该猪70%的饲料是粗纤维,是吃草就可以长肉的猪,饲养时间达一年以上。该猪长肉慢的原因是吸收营养能力差,优点是无需投放人工饲料,只需吃农副产物,耐粗饲,不易生病,不用打疫苗、抗生素。猪肉肌间脂肪含量高,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甜中带香。这也是张小新选择云南贫困山区办养猪场的原因,“当地农副产物像玉米之类,比人工饲料便宜多了,像这种生长慢的猪如果喂人工饲料,成本太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张小新的牛场饲养的“楚雄滇中牛”,也是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的品种。这种牛擅长在山林间奔跑,是最古老的黄牛品种之一。肉质香嫩细腻、不膻,比云岭牛有更多的黄牛基因,更好吃。
张小新相信,如此高品质的生态猪肉、牛肉,如能早日进入温州市场,必将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活猪、活牛的长途运输难以管理,而且容易传播病菌,政府部门提倡冷鲜运输。张小新去年投资建设一个屠宰加工厂,年可屠宰加工生猪9万头、黄牛4.5万头,现已投入使用,屠宰分割就不是问题了。不过,从2000多公里外的云南运到温州,如何保鲜是张小新面临的新问题,他正在寻求答案,希望把自己养的猪、牛的肉早日端上温州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