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新数据显示,生猪产能已经完全恢复,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分别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1.6%、100.2%,提前半年实现恢复目标。
体现在猪价上,7月份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及全国批发市场白条猪价格分别为16.43元/公斤、22.29元/公斤,同比分别下降55.2%、53.6%,双双“腰斩”。从供给端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养猪越来越不赚钱了。
不仅不赚钱,越养越亏也已是常态。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调查监测数据,今年5月份,散养生猪每头净利润为-246元,规模养殖生猪每头净利润-158元,同比下降123.9%、113.6%。而到了7月份,上述统计指标则分别扩大至-519元、-527元,同比下降134.6%、128.9%。
加速淘汰低产母猪
9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生猪数据显示:2021年8月23日—8月29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5.75元/公斤,环比下降2.2%,同比下降57.9%。
8月已经过去,显然猪价依旧“涨不动”。虽然自6月猪价触底以来国家迅速启动了3轮冻猪肉收储,但受限于市场生猪存栏过多,7-8月的平均猪价也是“跌多涨少”!
在不断加剧的亏损下,行业被迫开始淘汰母猪。据农业农村部公布,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0.5%,而这是连续21个月增长之后的**下降!
全国能繁母猪从增长到下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转折信号,这意味着推动猪价上涨重要条件开始形成,同时也意味着生猪产能正在进入“下行通道”。
据统计,2021年6月份全国能繁母猪数存栏为4564万头,7月环比减少5%,再考虑7月份也会有新的“高产母猪”增加,故而7月实际淘汰母猪一定是超过22万头,**终存栏的能繁母猪约为4541.18万头。
关于能繁母猪存栏减少,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表示:在这个市场的作用下,大家开始调整生产节奏,开始以质换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从母猪存栏结构看,那么留的都是一些高产母猪。
不断降低的生产成本
行业淘汰低产母猪还是想要“降低生产成本”,而从4-7月份的数据来看,大家养猪的成本确实有显著下降,但成本下降**快的居然是散户。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1年4-7月份散养生猪每头成本分别为2811、2642、2589、2484(元)。经过4个月的养殖调整,散户养猪的成本已平均下降达327元/头!
但规模场的成本下降幅度就相对较小,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4-7月份规模养殖生猪每头成本分别为2772、2712、2664、2605(元),经过4个月的调整,规模场的养猪成本下降平均为167元/头,几乎只有散户降低成本效果的一半。
曾几何时,规模场对比散户还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但很显然在真正的危机面前小散户要调整起来更加快捷。规模场整体上要降低成本比较困难,受到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也会越大。
大厂生产模式的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今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猪企不出意料的都将原因归于猪价大幅下跌、原料价格上涨所致。而资料显示,牧原股份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为生猪的养殖销售,主要产品为商品猪、仔猪和种猪。那么,主营业务只有猪的牧原股份是如何大赚不赔的呢?有人认为,这是模式不同所致,牧原股份采用的“自繁自养”的全产业链模式,不但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还可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就使得牧原股份在行业价格大幅下挫至成本线之下时,依然尽显成本优势。
对此,牧原股份在互动平台回复称,面对生猪养殖行业周期性波动,公司已初步形成以生猪养殖为主业,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生产、屠宰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
此外,龙大肉食虽然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但却是15家企业中**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的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亿元,同比下降8.61%,归母净利润3.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6%。
上半年龙大肉食销售生猪累计21.3万头,这个数字在上市猪企中只能倒数。与此同时,企业虽然身处养猪大省山东,但并无意靠养猪赚钱,而是提出“以食品为主体,以养殖和屠宰为支撑”的“一体两翼”总体发展战略。通过发展预制菜等食品行业,来抵御猪价对于其屠宰及养殖业务的冲击。
曾被称为“养猪**股”的温氏股份表示,未来,公司将稳步推进“公司+现代产业园区+职业农民”的模式升级,努力实现从农牧企业向食品企业转型。
大北农表示,近期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加强和农业院校、研发机构、高科技人才的合作,下一阶段是将高端料的比重提升,突出产品占比,提高盈利能力。
东瑞股份也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建设年屠宰100万头的标准化中心屠宰加工场,预计明年可以完成建设并投产,后续会继续考虑开发延伸产品链条的项目。
此外,天邦股份也向通威股份出售水产饲料业务;对此,天邦表示为以更加聚焦于以生鲜猪肉,及肉制品为主体的产业链的搭建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