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水产病害防治工作总结
水产病害防治工作总结摘要: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已直接影响到我区渔业生产的发展,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
作者:bioob , 发布于2016年07月05日
南美白对虾的“红体”是虾体患病后的“病显”,尤其在白对虾病毒性疾病或细菌性疾病发生后都可表现,为普遍现象,又或当水体环境因子变化后,白对虾为适应其变化而发生应激反应的一种体现,一般表现为触须、附肢发红,后发展为头胸甲及尾扇变红,甚至整个虾体变红的现象。目前表现为红体的症状一般有以下三种现象:
一、应激性“红体”
1、当水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突变(尤其是水温、盐度、PH值)时,白对虾表现为触须变红、尾扇的尖部变红,或者有时人为的捕捞、施药等工作也会使其触须、尾扇甚至附肢发红。这是白对虾为适应其变化而表现为普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应激性红体。这一现象将在短时间内随着水体因子稳定而消失。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应激期间,白对虾的抗病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很容易被细菌、病毒或敌害生物侵袭,使其继发成细菌性、病毒性等疾病。
2、应激性红体在整个养殖期间都可发生。常发生在气温突变、暴雨过后,施药过后及大量排换水之后等,一般常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季。
3、应激红体的解决方法:
(1)在高温多雨的夏季要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性,利用浓缩芽孢杆菌、益生活水素等生物制剂保持水体有一定的透明度。使天气突变、暴雨过后水质变化不大。
(2)暴雨过后要立即开启增氧机,打破水体的分层现象,并且使用生石灰、双效底净等防止水体因暴雨而突变。
(3)排换水量不能太大(尤其是加水速度不宜太快),每次不超过总量的10%为佳,同时注意水温、盐度、PH值的变化。
(4)各种理化因子变化之后要适当用药物进行预防疾病的发生,但所选药物不应刺激性过强,应选一些温和性的无刺激性药物,如粒粒溴锌。
(5)养殖水体常用益生活水素、浓缩芽孢杆菌、合生源等生物制剂,既能降解水中的氨氮,调节水质,又可间接补充白对虾体内的种种微量元素的不足,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水产专用VC、免疫康、尚肝宁等,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副溶血弧菌性红体
1、此病症主要表现为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最为明显,习惯上也称之为“红腿病”。病虾活动力减弱,在池边,水面缓慢流动或沉底不动,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食。病虾的鳃呈淡黄色,壳变硬,肝胰脏变异不明显,机体无黑斑症状,血淋巴液变稀薄,血细胞变少,凝固缓慢或不凝固。
2、此病在全国养虾地区都有发生,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达90%以上。此病多发生在7月份以后的高温季节,尤其是常年养虾的池塘,清淤不彻底,消毒不严,池水交换不良的池塘易发生。更有养殖者为单方面追求亩产量,放养密度过大,使这一疾病的发生几率大增。据笔者了解,当前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现象有85%以上是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病。
此种病的发生也会受到各种理化因子变化的影响,当气温比较高且变化无常,降雨量多的季节,水中各种理化因子较频繁变化时此病发生几率高,这也是此病多发生在7月份以后的原因所在。
相关文章
水产病害防治工作总结摘要: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已直接影响到我区渔业生产的发展,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