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媒体披露“鲁抗医药”大量偷排抗生素污水,浓度超自然水体10000倍。
抗生素乱排滥用并不罕见,全国主要河流黄浦江、长江入海口、珠江都检出抗生素。面对这样严峻的水危机,需要吃“药”的不是公众,而是有关监管者和标准政策制定者
2014年底,相关研究人员分赴我国的东北、华北和华东等地,在一些饮用水源地、排水明渠、制药企业、畜禽养殖场等区域周边采集水样,通过实验室检测,这些水样中都有抗生素被检出。其中,在沈阳抗生素厂附近的排水沟,6-氨基青霉烷酸的数值高达178纳克/升,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数值也在100纳克/升以上。
有专家指出:我国抗生素滥用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不仅仅污染环境,还对公众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滥用抗生素问题不能成为老生常谈,必须尽快立法,彻底斩断抗生素滥用背后的利益链。
评论
抗生素滥用危害应引起重视
滥用抗生素有可能患病无药可治。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为56%,其中最高者接近99%;而国外的平均数字为30%。国内听凭广告随意购药、无处方用药、频繁更换抗生素、疗程过长等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普遍存在。抗生素的滥用在中国养殖业形成恶性循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常严重,一旦患病,很可能无药可治。
抗生素滥用拖垮农村病号。明明是可治愈的“小病”,却因长期过量服用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小病”最终成为“致死病”、“致贫病”,已成为基层医疗的待解难题。
国内一份权威调查显示,78.5%的农村居民在感冒时会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而德国一项同类研究中,服用抗生素的农村居民仅为10.5%。为了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必须不断推出新型广谱抗生素,“耐药性越强,也意味着感染率和死亡率越高。”
抗生素滥用增强细菌耐药性。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细菌耐药室专家李娟表示,超级细菌可怕就在于它的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指的是菌株具有在更高浓度的抗生素剂量下存活或生长的能力,抗生素治疗剂量所达到的浓度不能将其抑制或杀灭,因此导致临床治疗无效,病人会因为严重感染出现高烧、痉挛、昏迷甚至死亡。这种细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人类已经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观点
从药品管理入手制定法律法规
立法规范抗生素的应用管理。“要遏止这种乱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药品管理着手,立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抗生素的应用管理。”医学专家表示,要立法禁止人兽同药,制定食品中可残留抗生素的种类和含量标准,加强监测和检测。养殖业全面禁止抗生素使用,从食品源头防止抗生素残留物传入人体,“抗生素污染”食品将严重损害国民健康。
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细菌感染的指征和治疗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杜绝无处方情况下私自购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和规范畜牧业中抗生素的使用。动物和人用的抗生素要有所区别,用于人的尽量不要用于动物。减少抗生素的环境残留。不良制药企业将含有抗生素的废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情况依然存在,环保部门应该强化监管。
抗生素药物使用回收进行追踪。“必须重视抗生素可能引发的生态隐患。”有专家表示,要特别对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和回收进行追踪,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纳入考核体系,对于滥用抗生素的医院和医生加大处罚力度。
目前,欧盟国家已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我国也应及时立法,对动物水产养殖使用抗生素进行严格限制,应加大对于养殖领域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
案例
利益驱动致抗生素滥用
在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岔路口水库旁边的一个养鸭场,养鸭人往饲料里添加抗生素,已经成为常态。有关专家在溧水区调查的这段时间,正碰上阴雨天气,鸭农说一下雨,鸭子很容易生病,光喂药不行,还要打针。在溧水区的几个养鸭大镇,一连走访了十几家养鸭场,在他们的鸭棚里发现了三四十种以上的抗生素。养鸭人说,鸭子现在吃的都是精饲料,一般45天就出栏。在这期间,除了打禽流感防疫针外,鸭子即使不生病,每隔六七天也要投喂一次抗生素,来提高它们预防疾病的能力。然而喂药过多,无疑会在鸭肉和鸭蛋里造成药物残留。
辽宁大连普兰店市皮口镇,是大连周边海域养殖海参最大的一片区域,由于养殖户大量添加抗菌素等药物,导致近海物种几乎灭绝。为了提高海参幼苗成活率,防止生病,养殖户会在参苗池里大量添加抗菌素等药物。“撒青霉素,消炎的,杀菌的”,一名大连长兴岛的海参养殖户说,“隔个三天四天换一次水,那有一根管子,放下来,水就排走了”。
链接
我国地表水含68种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