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肠道寄生虫病,是养鸡场最为多发、防治较为困难的疾病之一。特别是采用平养或散养的鸡场,鸡的球虫病更是常见病,且会反复发生。尽管市面上抗球虫的药物和疫苗层出不穷,但尚未能完全控制球虫病的发生,而且球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养鸡过程中球虫病发生次数越来越多。
一、球虫病反复发生的原因
1.球虫特殊的生物特性。球虫的生活史一般为4~7天,无性繁殖期3~5天,有性生殖期2天,体外形成孢子化卵囊只需1天左右。球虫卵囊的囊壁有2层,外层为一层保护性膜,结实,有较大的弹性,似角蛋白;内层是由大配子在发育过程中形成小颗粒构成的,化学成分属类脂质,原生质呈颗粒状。正因为有这样的保护性结构,使得球虫卵囊的抵抗力非常强,在土壤中可以存活4~9个月。在有树荫的运动场可存活15~18个月。卵囊对普通的消毒药有极强的抵抗力,在饲养过程中也无法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再者无卵囊的环境也不利于平养雏鸡较早地建立抗球虫免疫力。
鸡感染球虫的途径和方式是啄食孢子化卵囊。凡被病鸡或带虫鸡的粪便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用具等都有卵囊存在。鸟类、家禽和某些昆虫以及饲管人员,都可以成为球虫的机械传播者。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卵囊的发育,在22℃~30℃的环境中,一般只需18~36小时就可以完成孢子化,卵囊对高温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弱。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通过高温和暴晒的方法杀死球虫卵囊。
2.药物因素。治疗球虫病的药物有几十种,常用的有10多种。尽管药物的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往往只作用于球虫的某个阶段,且球虫对大部分药物易产生抗药性,有些药物(如马杜拉霉素)用量极低,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中毒。所以,一旦使用不当的话,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易造成较大的损失。如果剂量不足或疗程不够,有时虽然表面上也控制了球虫病,但鸡粪中尚有高含量未被杀死的球虫卵囊存在,为球虫病复发创造了条件。
3.鸡舍设备简陋。大部分养鸡户在资金不足或技术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跟风养鸡,鸡舍简陋,鸡舍内粪便不能或不愿清除,有的地面平养全程不清理粪便,或清理出的粪便随地堆放,不经过发酵处理,造成环境、饲管人员的鞋底和养鸡用具等被污染,均可引起球虫病循环感染。正常情况下,低密度的球虫卵囊循环感染有利于鸡只产生免疫力,但高密度的球虫卵囊循环感染,则会造成球虫病暴发。
一般情况下,网上平养或笼养可减少球虫感染机会。对于从地面平养移至笼养的鸡只,在转群之前,须用常规用量的球虫药物进行预防,转移之后,就不需再使用药物预防了。
未硬化地面的鸡舍,地面平养的鸡只出栏后,一般要铲除表土(3~4厘米的土层),换上干净的掺有熟石灰的黏土,既可以除去表层土壤中残留的球虫卵囊,又可在下一批鸡饲喂时有利于清理,减少球虫卵囊的残留量,降低发病机会,饲养器具(饲糟、饮水器等)要经常清洗,并要在阳光下暴晒,利于紫外线杀灭球虫卵囊。
4.管理不规范。大多数饲养场,为追求经济利益,常常高密度饲养,鸡只拥挤,尘土飞扬或高温高湿,采食不均,个体大小参差不齐,都为球虫病的发生创造良机。一些养殖场片面追求饲料的价格低廉,而不考虑饲料营养平衡和饲料低劣的危害,购进的饲料营养不足或霉变,使用这样的饲料喂鸡易造成抵抗力差,或引起肠道病变,诱发球虫病。
二、临床症状
鸡体消瘦,肉髯与冠苍白或发青,盲肠球虫病鸡排出鲜红色的血便,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达50%以上,其他球虫的血便为暗红色。
当球虫在肠黏膜上皮细胞进行裂体增殖时,破坏肠黏膜,造成大量的肠上皮细胞崩解和肠道发炎,肠道炎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致使大量的体液和血液流入肠腔,造成贫血、消瘦、血痢。
三、剖检病变
1.哈氏艾美尔球虫侵害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特征性变化是肠壁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红色圆形出血点。
2.毒害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肠管暗红色肿胀,肠壁扩张、松弛、肥厚和严重坏死,肠浆膜上有明显的球虫增殖的白色小点和密密麻麻针尖样小出血点相间在一起,肠腔中有凝固的血液,该型会造成雏鸡的大批死亡。
3.巨型艾美尔球虫侵害小肠中段,肠管一般外观正常,肠内有橙色黏液,严重时有血凝块。
4.布氏艾美尔球虫主要侵害回肠,肠管明显增粗,表面粗糙,呈灰褐色。剪口外翻,肠壁明显增厚,肠黏膜粗糙,有严重的糜烂和坏死脱落,与肠内容物、血液结合形成坚硬的肠栓,或松散的深褐色的渣状物,此种病变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