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防治措施
病 原
(一)分类及命名
禽流感病毒为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成员,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S)抗原性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A、B和C 3个血清型。A型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包括人、禽、猪、马、海豹等;B型和c型则主要感染人。而且A型流感病毒的表面糖蛋白比B型和c型的变异性高。
根据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差异,可将A型流感病毒分为不同的亚型。迄今为止,A型禽流感病毒的HA已发现14(或16)种,NA有9(或10)种,分别以H1~H14、N1~N9命名。不同的H抗原或N抗原之间无交叉反应。
所有的禽流感病毒均属A型。不同毒株的致病性有差异。根据A型流感各亚型毒株对禽类的致病力的不同,将禽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病毒株、低致病病毒株和不致病病毒株。历史上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都是由H5和H7引起的。当然,并非所有的H5和H,都是强毒。证明为高致病的毒株还是少数。因此,须以国际公认的标准来鉴定分离毒株是否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PAIV)。
OIE根据科学家的建议,推荐的鉴定标准:
1.将无菌有感染性的鸡胚尿囊液1:10稀释后,每只0.2ml静脉或肌肉注射8只4~8周龄易感鸡,接种后10天内死亡率≥75%,可认定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2.分离物符合上述标准后,其他鸡群即可依据流行病学、l临诊症状及相同亚型血凝素抗体测定来确定是否为感染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
3.如果致病力试验中致死率不足75%,或血凝素为H5及H,亚型的病毒,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和验证。
4.如果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只能致死8只中的1~5只,但能在没有胰蛋白酶的存在的细胞培养物(CEF细胞)上生长,并能产生细胞病变(CPE)或形成蚀斑,则必须先测定其HA相关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后,才能宣布该分离物是否为高致病性毒株。
5.对所有低致病性的H5、H7毒株,血凝素切割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致。
毒株的命名包括:型别/宿主/分离地点/毒株序号/分离年代(血凝素亚型和神经氨酸酶亚型),如A/turkey/Ontario/7732/66(H5N9)。
A型流感病毒的另一特点就是病毒的遗传变异。由于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由8个单链的RNA片断组成,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基因重排,使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发生变异。抗原性变异是A型流感病毒常见的一种自然变异。变异率最高的是HA,其次是NA。这两种抗原变异可独立发生,有时只涉及一个(HA或NA),有时两个同时发生变异。抗原变异可分为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和抗原转移(Antigenic shift)。
A型流感病毒有8个基因组片段,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病毒粒子同时感染一个宿主细胞时,在病毒增殖过程中,不同毒株的8个基因片段可随机重新组合。据知,A型流感病毒的HA已鉴定出16种,NA有10种。如果HA和NA基因随意重排,则可产生160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如果两个不同毒株的流感病毒同时感染同一个动物细胞时,通过基因片段的重排可能装配成256种遗传学不同的子代病毒。这种基因重排有可能产生高致病力的毒株,有些是无致病力的。
另外,来自不同宿主的病毒也易发生基因置换,病毒的这一特性,加之易感动物的复杂、多种,使本病的防制更加困难。
(二)病毒的理化特性
流感病毒具有多形性,典型的A型流感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100nm左右。有些毒株呈长短不一的丝状,长者可达数微米。
病毒具有囊膜,囊膜上有12~14nm的纤突,有两种不同类型即HA和NA。病毒的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核酸为单股负链RNA,可分成8个片段,总长约13.6kb,分别编码不同的病毒蛋白。
禽流感病毒的囊膜表面具有血凝素(HA),能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并能被特异的抗血清所抑制。禽流感病毒凝集的红细胞种类与鸡新城疫病毒凝集的种类有所不同,以此可鉴别两种病毒。
流感病毒有囊膜,对乙醚、氯仿、丙酮等脂溶剂敏感。20%乙醚4℃处理2h可使病毒裂解,但血凝滴度不受影响。常用消毒药容易将其灭活,如福尔马林、β-丙内酯、去氧胆酸钠、稀酸、氨离子、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等)、重金属离子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流感病毒对热也比较敏感,56℃加热30min、60℃加热lOmin、65~70℃加热数分钟即丧失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