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养殖专家 > 养猪业 > 养猪经验谈 > 正文
    六十年不遇高猪价,有谁还没赚到钱?
作者:bioob  更新日期:2016-07-08 09:53    点击次数:

头脑清醒的养猪人应该明白,不久前把2011年的最后一张挂历撕去之时,“五味杂陈”应该是广大养猪业主及有良知反思能力的与养猪业有关的各方人士的心理写照。背着拉高消费者物价指数(GPI)并被那些只会玩弄统计数据,而根本不愿意做或不会做实际田间调查的经济学家“逆理成章”地转译为“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过去的一年,长期高企的生猪价格对中国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的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远非三言两语可以表述清楚。然而,真正了解养猪业的人们,应该十分清楚,即使如此长期维持的高猪价,不但无法让为数不少的养猪人面露悦色,反而让他们感到恐惧与绝望。在有据可查的共和国历史上,60年不遇的生猪市场高价下,还有多少养猪人没有赚到钱,是新年之际与养猪业有关的管理者及为数众多的从业人员应该认真反思的严肃话题。

  与往年明显不同或表现得更为突出的是,过去一年的某些猪业动态,似乎应该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一改30年来生猪价格北低南高的态势,全国各省市的生猪价格差异缩小;绝大多数省市的猪价高于广东这个历史上的生猪消费大省;长期以全国第一养猪大省闻名的四川省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收猪大省;为数不少的县、镇的生猪价格高于省、地市级消费城市的价格…….然而,我们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的生猪出栏数依然还是稳步增长。

  数周前笔者与一位在种猪行业名气不小的老板相聚时,深切感受到处于行业高端且经营种猪多年、被业内行业视为大老板的养猪业主的恐惧:任何地球人都不会相信美国、欧洲的猪肉运到中国来还比我们自己生产的便宜50%以上。他非常认同笔者多年前便提出的杞人忧天的顾虑:如果不及时采取果断的反省措施,中国养猪业很可能会沦为第二个大豆产业。

  在欧、美猪肉(尽管不少是“合法使用”“瘦肉精”养大的猪)大举进入全球第一养猪大国时,我们不少行业专家想方设法列出美国玉米价格比中国低、美国猪场规模比中国大,规模效益比中国好等似乎很有道理的“合理性”,以证明中国当下养猪诸多条件的“不合理性”以进一步佐证某些人极力推行的消灭“散养户”、大力扶持规模化猪场政策的“合理性”。然而,这些患了“偏视症”的专家,似乎忘记了北欧的一个每年只生产2500万头商品猪的养猪小国——丹麦,却是全球公认首屈一指的养猪强国,这个仅有500多万人口、自然资源亦颇为匮乏的北欧小国,人均年产5头商品猪(约为全球第一养猪大国——中国的10倍)却基本上都来自“散养户”(平均存栏母猪300头左右);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散养户”却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种猪的重点供应商之一。

我们以廉价的劳动力、并付出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的资源耗费与环境代价所换取的外汇购买远涉重洋而来的欧、美猪肉,似乎不但可以为砍杀猪价、“降低通涨”作出贡献(尽管只是自欺欺人的短期行为),还可以为各路商人带来丰厚利润,毫无疑问,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猪肉生产成本比欧、美高得多。遗憾的是我们的专家、以及各级行业管理者没有几个人愿意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去认真研究养猪成本的真实构成,去面对多年来一直无法让养猪人摆脱的猪病恶梦。综合考虑2011年与养猪投入相关的资源价格及全年生猪加权均价,如果没有特别意外的不合理开支,以非常保守的测算,每头存栏母猪只要提供7.5头商品猪便可达到猪场经营的保本底线。然而,令人恐惧的是,据业内人士的客观估计,在猪价高企的2011年,全国不少于30%的猪场(不分规模大小)仍然处于无利经营状态,某些省份不赚钱的猪场几乎占了一半。数周前广东某著名的“猪苗之乡”的一位颇有代表性的业主来电诉说,他所在地区的猪场以“散养户”(100头母猪以下)为主,2011年至少有一半人没赚钱。在笔者所熟悉的规模猪场(1000头母猪以上),老实承认去年并无赚钱的亦不在少数,遗憾的是没有几个老板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生产性能每头存栏母猪提供少于7.5头商品猪;一些常年“供不应求”的种猪场到底是没猪可卖还是买猪的人太多,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养猪成本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投入÷产出=成本,但这个计算公式的核心是“动态成本”概念,作为“分母”的“产出”是决定成本的关键要素。然而,在笔者三十年从业经历中所接触过的各种规模的养殖场老板及各级管理人员,真正理解并自觉地把养殖业的“动态成本”概念有效地用于指导生产经营者为数非常有限。如果中国的存栏母猪每年平均提供的合格上市商品猪可以达到18头或以上,而不是10.5头(部分业内人士估计2011年的全行业加权平均实际生产性能),即使玉米价差再大,欧美的猪肉还有机会进入我们这个全球第一养猪大国吗?事实上,在当今全球贸易开放时代,不同国家的玉米价差几乎仅限于运输及途中保险的费用,最近十年美国到中国主要港口的运输及途中保险的费用约50-60美元,如果每头母猪每年能多提供一头上市商品猪,其价值足以抵消好几吨玉米的差价,而正常情况下每头商品猪所用玉米仅180公斤左右。所以,在讨论养猪成本时,与其凭“感觉”或“经验”作出判断,不如做些最基本而且十分简单的数字分析,对养猪老板而言,切实做好日常的生产记录,并定期(每周、每月、每年)做好客观的统计分析(据笔者所见,无论大小猪场,有做、会做合格的简单统计分析的养猪老板可能不足1%)可能比关注其它问题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

    • 徐希庆:养猪致富 成为标兵

      《市场信息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综合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14-0016,邮发代号21-13。个性张扬,独树一帜,

      作者:bioob , 发布于2019年04月14日
    • 仔猪、生猪价格差价大 你还敢养猪吗?

      仔猪、生猪价格差价大 你还敢养猪吗?(市场动态)_生猪价格行情走势_市场动态。中国食品科技网提供:全面专业的食

      作者:bioob , 发布于2017年03月20日
    • 养猪能手:想赚钱就得研判市场

      技术风险 喂猪 猪圈 生态养殖 生猪产业 ,吾谷网

      作者:bioob , 发布于2016年08月08日
    • “不听政府话”何以成为致富经验

      “不听政府话”何以成为致富经验---“政府如果让你养猪,你养鸡就对了。”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近

      作者:bioob , 发布于2016年06月16日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兽药信息网
  • 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
  • 广东温氏食品
  • 南方农村报
  • 中国动物保健
  • 梅里亚中国
  • 浙江海翔药业
  • 农业户
  • 生活娱乐
  • 养殖联盟
  • 畜牧人才联盟
  • 联系我们(24h在线) 15777573668 QQ:1589961818
    Copyright © 2011-2031 兽药专业网Bioob.com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标明转载来自兽药专业网) 桂ICP备(110028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