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养殖专家 > 养鸡业 > 养鸡经验谈 > 正文
    水禽“鸭短喙长舌综合症”的病原与解决方案
作者:bioob  更新日期:2016-07-13 20:06    点击次数:

水禽鸭短喙长舌综合症的病原与解决方案

20143月以来,我国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等地肉鸭群出现了一种疾病,该病以鸭喙发育不良,舌头外伸为特征。根据症状,暂将该病命名为鸭短喙长舌综合征 (duck beak atrophy and dwarfish syndrome,BADS)。从不同地区5个发病肉鸭群采集130余份样品,5份样品进行病原的分离。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4株大肠杆菌从肝脏常规分离);获得5份鸭胚培养物。该培养物不能凝集鸡红细胞。对5株分离株株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鸭瘟病毒、坦布苏病毒、鸭甲肝病毒、鸭星状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鸭圆环病毒、鹅多瘤病毒、鹅腺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征病毒等均为阴性,鹅细小病毒呈阳性。采用基于鹅细小病毒VP3基因的PCR方法对74样品(肝脏和泄殖腔棉拭子)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00%。该分离株661bpVP3核苷酸序列与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鹅细小病毒82-0321v株和SHM319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8%98.3%;与番鸭细小病毒同源性较低, 77.6%~78.8%之间。用鸭胚分离的SDLC01株感染1日龄雏鸭能引起鸭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等症状。上述结果表明,BADS患鸭体内分离得到鸭细小病毒(duck parvovirus,DPV),其可能与BADS具有相关性。

病原分离

     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疾病诊断与防治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刁有祥教授率领其研究团队,通过病原的分离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最终确定该病的病原为鸭细小病毒,这是中国大陆对该病病原的首次报道。

鸭短喙长舌综合症的发病现状

2014年春季开始,在商品代肉鸭饲养过程中,出现一种舌长于喙、突出在外的临床病理变化。发病肉鸭采食困难,饮水不便,生长极其缓慢。鸭群发病率为10%~30%不等,严重时可达50%以上,患鸭出栏体重较健康鸭减少20%~30%。感染鸭群料肉比显著升高。屠宰过程中,患病鸭易出现断翅现象,造成加工厂不收此类鸭只或扣除斤秤,给肉鸭养殖业带来极大损失。

该病2014年下半年以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的地区范围也逐步在扩大,己蔓延到了很多地区,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所以,养殖户应当对该病提高认识,加强防范。

临床症状:

病鸭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站立不稳,流泪,粪便稀薄,上下喙萎缩变短,舌头弯曲伸出喙外,腿短且僵硬而不灵活,行走时双脚向外岔开,严重的出现跛行、瘫痪或侧卧,采食不便,生长缓慢,骨质疏松,腿、翅易折断。

发病特点

1.发病早——雏鸭7日龄即可表现临床变化。

2.比例大——严重地区,鸭发病率可达30%以上。

3.发展迅速——13日龄出现临床症状的病鸭可达10%

4.发育迟缓——病鸭体重比正常情况减轻20-30%

5.长骨易碎——屠宰过程中,鸭腿翅骨骼易碎,出现残次品。

6.舌麻痹——疼痛感消失。

发病原因

    相关文章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兽药信息网
  • 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
  • 广东温氏食品
  • 南方农村报
  • 中国动物保健
  • 梅里亚中国
  • 浙江海翔药业
  • 农业户
  • 生活娱乐
  • 养殖联盟
  • 畜牧人才联盟
  • 联系我们(24h在线) 15777573668 QQ:1589961818
    Copyright © 2011-2031 兽药专业网Bioob.com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标明转载来自兽药专业网) 桂ICP备(110028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