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养殖专家 > 养鱼业 > 常见病防治 > 正文
    有效防治水产动物疾病需从多方下手
作者:bioob  更新日期:2016-07-16 02:35    点击次数: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做到有效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呢?

    笔者从事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与诊断几年,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有些甚至无从下手。因水产养殖迅速发展,养殖水质、密度、养殖方法已和以前大不相同,水产动物疾病一年不同一年,一年多过一年。同样的症状不同季节发病原因不一样,治疗方法不一样;同样的寄生虫,宿主不同,数量不一样,治疗方法也相差甚远。这些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方案,笔者将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与读者分享,以期指正。

    一、水产动物疾病诊断目标

    笔者在实践发现,水产动物疾病诊断的目标不是简单的判断疾病类型或种类,甚至找到病原都不是最终目标,因为这些都还不够。比如最常见的四大家鱼出血病,引起出血病的病原很多,有寄生虫、细菌、支原体,甚至..,但基本上属于条件致病病原,只有在水质恶化、拉网或天气变化时才会发生。而在鱼病防治实践中我们发现,控制病原滋生比直接控制病原效果更好、更安全,效果更明显。

    根据长期实践,笔者认为水产动物疾病诊断的目标应为:

    1、诊断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水质原因、引起疾病的病原以及病原滋生的原因,为什么要强调这点,与水产动物生活特点和养殖要求有关。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是群体性动物疾病防治,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切断传播源,才是最重要的,不必关注个别损失。

    2、诊断疾病发生的阶段。包括水质情况、病原发生阶段和水产动物目前状态,这是用药的基础,不然很容易引起药害事故和疾病更大规模爆发。比如在惠州潼湖地区,2013年四、五月天气恶劣,四大家鱼疾病频繁,用杀虫消毒的方法控制疾病,会大大提高疾病防治风险,并且效果不如往年。笔者采用改底调水的方法可以控制疾病流行,且更加彻底。这是因为在长期恶劣天气情况下,水体溶氧下降,鱼抵抗力下降,容易滋生病原。如果此时杀虫消毒控制疾病,会造成水体变化,鱼抵抗力进一步降低,疾病会更加严重。在长期恶劣天气情况下,控制水质比控制病原更重要,而且可以减少病害。

    二、水产动物疾病发生规律

    笔者认为老养殖区域或养殖场,水产动物每年的疾病种类与养殖模式有很大关系(养殖模式是指养殖方法、密度、放养种类、时间、投喂方式等),气候只会影响疾病发生的程度。一旦养殖模式确定,其疾病发生的规律也随之确定,防治方法也确定,所以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根本在于养殖模式的总结和优化。而对于大型养殖场来说,建立养殖日志和总结疾病发生规律,可以不断优化养殖习惯、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对于水产服务工作者来说,总结每个地区水产动物疾病发生规律和防治经验,则可以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预见疾病发生时间,为工作设定计划。

    三、病原控制

    病原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水质和其它因素要通过病原来起作用,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过程中,病原控制是关键。要控制病原,先要了解病原,笔者认为病原要对养殖动物造成伤害,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足够数量的病原。2、鱼体不健康或易感,如土鲮易感车轮虫,桂花鱼和河豚在水质恶化或水质突变时,容易滋生斜管虫,白鲳金昌鱼易感小瓜虫等。3、天气或水质,其实天气和水质都是通过改变病原和水产动物力量对比起作用。

    所以,控制病原时,首先要了解病原与水产动物力量对比如何。很多本土病原菌(如弧菌、嗜水气假单胞菌等)或条件致病菌都是在水质恶化,鱼抵抗力下降的时才能使鱼生病。比如拉网后,四大家鱼出现大规模出血病,可以采用大剂量高浓EM菌种来控制。而对于普通出血病则要采用杀虫消毒的方法来控制。这是因为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拉网后反底、应激造成四大家鱼感染细菌,此时主要矛盾在于控制水质,同时抑制病原菌;而后者是由寄生虫引起病原感染,导致出血病,所以关键在于杀虫消毒。

    当然说来容易,操作则需要经验和技巧。如罗非鱼水霉病,由于罗非鱼是热带亚、热带鱼类,抗低温能力弱,所以在水温突然变低时,容易冻伤,感染水霉。在低温情况下罗非鱼一旦感染水霉,控制水霉病的机会很渺茫。但是如果在水温突然降低时就开始控制水霉病原(基本上杀菌的产品都可以),直到罗非鱼伤口愈合,水霉就很难感染罗非鱼了,这个方法在笔者区域效果明显。有些病原对于易感鱼类来说则致命的,如鲫鱼孢子虫病、罗非鱼链球菌病、加州鲈烂身病等,只能依靠国家力量或疫苗了。

    控制病原要考虑整个池塘生态系统,切断病原的传播,否则会适得其反。如消毒剂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时经常出现用后大规模死鱼现象,而杀虫剂经常用于治疗鱼类暴发性出血病。这是因为消毒剂用后有时会引起病原的突然增加,特别是氯制剂,而杀虫剂用后水体会变清爽,整个生态环境变好。此外引起病原增加的因素还有施肥、倒藻、反底、拉网等,所以疾病发生期间不能施肥、拉网,疾病被控制后应加强恢复水质。控制病原最好的方法是控制水质,而不是消毒,因为任何一种药都不能在不伤害鱼体的情况下灭绝病原。病原生存的环境存在,就会大量滋生,但如果水质良好,寄生虫、病原菌、..就无法通过水体传播,并会慢慢减少、消失。藻类生长旺盛可以净化水质,有效抑制病原菌,水体清爽和水底干净是健康养殖的基础。

    四、水产药品选择与使用

    水产药品要通过在池塘生态系统来起作用,其产品效果可能与设想大相径庭,消毒药起不到控制病原菌的作用,调水药达不到调水效果,反而有时调水产品可以控制病原,消毒药起到调水作用,这些在水产药品选择和使用上需要特别注意。

    在产品选择和使用上一定要特别注意池塘生态系统,要思考水产药品在池塘生态系统里的变化,以及对池塘生态系统的影响,才能决定使用某种产品。比如三氯异氰尿酸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会杀死部分藻类,并对水产养殖动物产生一定 ,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使用会造成仅有的藻类死亡,当药效消失后由于空位效应,会引起病原菌大量滋生。而在老化池塘用三氯异氰尿酸钠消毒,会杀死老化藻类,新生藻类会抑制病原菌生长,消毒作用就很明显。所以清瘦池塘可用聚维酮碘或复合碘溶液消毒,老化池塘建议使用三氯异氰尿酸钠消毒。

    当然水产药品的选择和使用是以诊断为前提,头痛不一定医头,脚痛不一定医脚。如肠胃炎,引起肠胃炎的原因很多,如果一律用内服的方法,有时会出现反效果。如投喂后,突然“白昼雨”,罗非鱼会出现严重肠胃炎,此时改底调水和停喂的方法会非常有效,而内服有时会加重病情。因为此种情况为“水反”造成罗非鱼应激,最关键在于消除水质影响而不是内服抗菌,水质好转,应激消失,肠胃炎症状自动消失。

    五、关于南美白对虾疾病的思考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疾病越来越严重,说法也不一样。笔者认为是水质和养殖问题引起对虾抵抗力下降,继发感染导致病害发生。病原是南美白对虾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水质和其它因素通过病原起作用,所以很多南美白对虾疾病可治、可防、可控,而引起爆发性死亡的红体白斑病发生机会并不是很大。

    在目前条件下,我们之所以对南美白对虾疾病无能为力,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判断是否发病,判断发病的方法有:1、空肠空胃,其实发现空肠空胃说明已经发病很久了。就像四大家鱼空肠空胃时基本上是疾病爆发时,或已爆发很长时间。2、突然摄食减少,这时至少3成南美白对虾已经发病很久了,就像桂花鱼或中华鳖不吃饵料时,大病即将到来,后果已经很严重。3、发现部分南美白对虾肠胃炎,问题开始出现,如果处理不好,偷死不可避免。4、发现游塘。5、发现跳塘或抽筋,说明水质、底质恶化,南美白对虾应激很厉害了。6、发现偷死。7、发现肝红肿、肝萎缩、肝糜烂等可见器质性变化,此时这条虾已经没用了。

    既然南美白对虾疾病与鱼类疾病相似,那么疾病防治也可以模仿鱼类的方法和思路。南美白对虾疾病的几种情况:1、养殖中后期零星软壳、偷死,此时水质浓黑,生长缓慢。这与在富营养化池塘里养鱼,怎么喂料鱼都不大,而且经常死亡的情况很相似。此时应该停止投喂,提高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采用氧化性底改改底,否则虾会永远长不大。2、摄食太快太多,造成身体负荷大。特别是大量投喂容易造成肠道粘膜变薄受损,导致病原占位。笔者认为这是很多红体病、肠胃炎、偷死、白便发生的原因,关键是停喂、调水和内服。3、早期南美白对虾偷死、白便、拖便,这和瘦水里鱼苗出现的情况一样,鱼苗在塘边跑马,很快就会出现拖便、死亡。经笔者实践,早期肥水和使用发酵饲料可以有效避免和治疗这些早期疾病。4、脱壳时出现偷死,这与产卵期的鱼一样,此时应改底、适当消毒、补充营养,否则死亡不可控制。

    综上所述,想要有效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是要从多个方面加强防护,也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 

    相关文章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兽药信息网
  • 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
  • 广东温氏食品
  • 南方农村报
  • 中国动物保健
  • 梅里亚中国
  • 浙江海翔药业
  • 农业户
  • 生活娱乐
  • 养殖联盟
  • 畜牧人才联盟
  • 联系我们(24h在线) 15777573668 QQ:1589961818
    Copyright © 2011-2031 兽药专业网Bioob.com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标明转载来自兽药专业网) 桂ICP备(110028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