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东北网伊春5月20日讯
“今后还要再建几栋猪舍,扩大养殖规模,走绿色生态养猪的路子。到那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吃上我们的放心猪肉。”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伊春区琦利养殖场张棋和妻子刘春霞下岗后走出了致富路。
12日,记者来到伊春区琦利养殖场,看到张棋正在猪舍中忙碌。张棋闲暇下来后,记者和他聊了起来,提起夫妻俩的养猪辛酸,张棋一下子打来了话匣子。下岗寻找出路
张棋高中毕业来到市纺纱厂当了一名工人,在纺纱厂一干就是20年。1990年,纺纱厂停产,他下岗了,告别了“铁饭碗”。刚离开单位那段时间,他心烦意乱,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与人来往。他下岗不久后,在伊春林业发电厂上班的妻子刘春霞也下岗了,但妻子没有消沉,还开导他振作精神重新开始。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慢慢意识到,靠单位发工资生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后的路要靠自己闯。
在家人和同学的帮助下,张棋凑钱买了一辆出租车,开了两年出租车,还上了当时买车的本钱,还有了一些积蓄。后来,张棋又拿这笔钱与朋友合伙做起了木材生意。当时,做木材生意还是挺赚钱的,可张棋总觉得不是长远之计。于是他开始琢磨应该找点自己喜欢的事干,既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又能服务于社会。张棋出生在兽医之家,祖父是位兽医,父亲是伊春区远近闻名的兽医师。受父亲的熏陶,张棋和弟弟对兽医这行也特别感兴趣。通过进修学习,张棋和弟弟还取得了兽医高级技术职称。“家里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从事养殖业,发展前景一定不错。”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心在养殖业上一展身手。养猪赔了血本
1998年初,张棋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张棋和其他几名下岗职工自筹资金,在原市纺织厂闲置地建起了养殖场,饲养肉猪。5月初,修建猪舍的工作开始。工地缺人,张棋夫妻就把父亲请来做现场指挥兼更夫。没有房子居住,张棋夫妻俩和工人就借住在一间破旧的锅炉房内。锅炉房年久失修,外面下大雨,房内下小雨,天上雨停了,棚顶上还往下滴水。
艰苦的环境丝毫没有动摇夫妻俩的决心,一个月后,猪舍的基建工程顺利交工。按计划,张棋一次购进了10多头种猪和100多头育肥仔猪。经过半年多的精心饲养,猪膘肥体壮,母猪也要产仔了。可是,就在他们准备往市场上售猪时,生猪价格下跌。肥猪长够个了就得出手,越是拖着不卖,赔得就越多。万般无奈之下,张棋忍痛将肥猪贱卖了。
1999年2月,母猪产仔。为了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张棋和妻子一天到晚守在猪舍里,在阴冷、潮湿、气味难闻的猪舍里呆了一个月。看到儿子儿媳由于劳累瘦得不成样子,张棋的父亲心疼儿子,也搬进了猪舍,和张棋轮流为母猪接生和护理。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张棋在养殖业中摸爬滚打了3年,不但没有盈利,还亏损了十几万元。
当初一起合伙的工人看赔了这么多,都纷纷退出不干了。家人看着张棋夫妻消瘦疲惫的样子,也非常心疼,都劝他俩别干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张棋和妻子非常沮丧,但最终他还是没有放弃,夫妻俩暗自下了决心:“一定坚持干下去,而且必须成功”。走上致富路
2002年,养猪业终于有了转机,张棋的养殖场由原来的几百头猛增到上千头猪。
企业刚刚有了起色,问题又接踵而来,让张棋措手不及。2002年7至8月份,正是母猪产仔季节。可是,张棋饲养的母猪产仔死胎率高达40%。就是当了一辈子兽医的父亲,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查阅大量生猪科学饲养资料,又到哈尔滨请专家鉴定,最终才找到猪仔死亡的原因。
通过这次教训,张棋明白了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发展养殖业的基础,不依靠科学技术、不靠科学管理,就没有成功可言。此后,张棋和妻子不断总结养殖经验,把理论知识与养殖实际结合起来,研究出投资少、实用性强、节约饲料、无污染的仔猪“补料栏”。既节省了饲料投入,又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仔猪因补料污染而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提高了仔猪的成活率。为减少生猪疾病,张棋还专门制定了整套防、消、治、管的管理制度,做到猪病早发现、早治疗、一次性治愈。
2003年,张棋把养猪场的种猪进行了改良。把原有的一半种猪分批淘汰,在哈尔滨、吉林等地高价购进了品种纯正、优良的长白、杜洛克、皮特兰等瘦肉型种猪。除此之外,夫妻俩又培育出了一些适合伊春高寒地区气候的优良种猪。仅在一年时间内,养殖场的种猪就改良完毕。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夫妻俩在伊春区经营了一家兽医门诊,专门从事家禽、家畜的疾病防治、宠物治疗等,形成了养、防、治一条龙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