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病因] 水质条件不佳或大耳状幼体后期营养不佳所致。
[流行情况] 此病常见于耳状幼体后期,此时体长已达800um以上,但五触手原基及水管原基迟迟不出现或不分化,通常患该病的幼体变态迟缓。
烂边病
[病因]
1)水质环境欠佳;
2)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 幼体边缘变得模糊不清呈溃烂状,幼体停止生长,存活个体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变态附板一周左右也大多会“化板”消失。
[流行情况] 此病每年6~7月份发生,多发生在大耳幼体后期,死亡率较高。
[防治措施]
1)一旦发现病情,要大量换水;
2)经研究表明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全池泼洒,用药剂量3×10-6,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0-6,每日施药1 次,直至痊愈。
烂胃病
[病因]
1)投喂饵料品质不佳或饵料搭配不当;
2)细菌感染幼体而致病。
[症状] 幼体胃壁加厚及胃周围变得模糊不清,胃收缩变小,呈小球状,胃壁外呈现有少数细胞团聚集,严重的发生胃壁糜烂,其结果为幼体摄食能力下降或不摄食,形状大小不一,从耳状幼体到樽型幼体变态率低,最终不能变态或死亡。
[流行情况] 一般发生在大耳状幼体后期,即幼体选育后5~7d。每年6~7月份高温期和幼体培育密度大时容易发病,并且有逐年升高之势。
[防治措施]
1)投喂新鲜适口饵料;
2)加大换水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