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肉鸡腿部疾病是肉鸡的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腿部无力,骨骼变形和关节囊肿等症状,造成鸡只跛行或者瘫痪,严重影响运动和采食,制约生长速度,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适时预防不失为明智之举。
一、病因
造成肉鸡腿病的原因很复杂,包括疾病、营养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1.疾病因素。
(1)新城疫(NDV)。新城疫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鸡的传染病,近年来各地流行的多是非典型的鸡新城疫,病鸡有呼吸道症状、精神委顿、步态不稳,一肢或两肢的跛腿或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扭转等神经症状。剖检时其消化道、心冠脂肪、可视黏膜和内脏浆膜面等处仅见轻度的出血点,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或坏死,肠黏膜常发生卡他性炎症。
(2)马立克氏病(MDV)。白羽肉鸡发生此病多见于2~3月龄的肉鸡,但是1月龄的肉鸡也有发病的现象。当发生神经型马立克氏病时,典型症状是一腿向前、一腿向后的“大劈叉”姿势。病鸡肌肉萎缩,爪子多弯曲。本病还伴有肿瘤、瞳孔边缘不齐、身体消瘦、胸骨薄如刀刃等症状,较易确诊。剖检时,主要表现在腹腔神经丛、坐骨神经丛、臂神经丛和内脏大神经比正常的粗2~3倍,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水肿、横纹消失。
笔者走访的山东省临沂市的商品肉鸡场中两例疑似MDV感染的鸡群,均在20日龄左右开始发病,不断出现零星死亡,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肿大的病鸡,脾脏白色坏死点,腺胃肿大,肾脏肿大,一侧坐骨神经肿大,怀疑为MDV感染。对发病鸡只进行剖检,取病料经斑点杂交和PCR鉴定为MDV阳性。
(3)传染性脑脊髓炎(AE)。病鸡大多在1~2周龄出现神经症状,最初表现为行动迟钝,继而表现为雏鸡不愿走动而蹲坐在自己的附关节上,或出现一侧或双侧腿麻痹,有时在腿、翼、头部可见明显的阵发性震颤。
(4)病毒性关节炎(REO)。4~7周龄的鸡多发,更大周龄的鸡也可发病。病鸡表现跛行,小腿肌腱肿胀,有的断裂,伴有皮下出血。剖检可见跗关节肿胀,关节上方触之有波动感,切开后有少量黄色浆液性渗出物。
(5)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大肠杆菌感染(关节炎型)。某些疾病或管理不到位是发生多种细菌共感染的诱因,如刺种免疫、外伤、饲养管理不当等。病鸡关节肿胀,呈紫红或紫黑色,有的溃破,并形成黑色结痂,有的鸡出现趾瘤,脚掌肿大,有的鸡趾端坏疽、干脱。解剖关节囊内有浆液,或有黄色脓性或浆液状纤维素性渗出物,往往都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共同感染所致。
笔者走访的山东潍坊市一例疑似细菌感染的白羽肉鸡群,31日龄时有两栋鸡舍发病较严重,经调查了解到:鸡群在21日龄用新城疫活疫苗饮水免疫后,这两栋23日龄出现呼吸道症状,24~25日龄左右关节肿大(瘫鸡)增多,每天死亡100多只,最高死亡每天200只左右,其中瘫鸡死亡占50%以上,大群有呼吸道症状,瘫鸡多,关节明显囊肿,检测结果发现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感。
(6)滑液囊支原体。感染鸡只的关节、爪垫肿胀,跛行,常伴有胸骨囊肿,饮食欲下降。病变多发于跗关节和趾踵部(脚垫),跗关节红肿、变形,行走呈“八字步”,甚至不能行走。切开跗关节、翼和脚垫肿胀部时,于腱鞘的滑液囊内可见有黄色奶油样渗出物。
本病多见于4~12周龄的鸡,饲养环境条件不良可使病情加重。为确定是否为支原体感染,必须进行特定抗体检测或进行支原体分离鉴定。支原体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在鸡群中感染率很高,控制支原体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用药物只能控制感染而不能彻底根除。
2.环境和管理因素。
(1)环境。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易引起肉鸡低血糖症,肌肉颤抖、瘫痪;冬季:鸡舍内寒冷、湿度大,垫料潮湿,通风换气不良,特别是缺少氧气的环境,可诱发鸡的腿病。有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中毒,也会引起腿病。
(2)管理。
A:饲养密度过大,鸡群活动困难,长期卧在地上,会引起腿病。
B:水料线高度过低,肉鸡卧着采食和饮水,会引起腿病。
C:水线乳头漏水,垫料潮湿,也容易引起足垫皮炎和腿病。
D:日常饮用水水质微生物超标严重,导致鸡群细菌病感染严重,夏秋尤季为明显。
E:外伤:机械性骨折、扭伤引起的炎症。如垫料质量粗劣、垫料内有尖锐异物、免疫和称重时抓鸡操作粗暴,可能导致鸡只腿部机械性骨折或扭伤。外伤若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就容易引起局部细菌感染。
F:光照:光照时间过长和光照强度
太大,鸡群活动量较大,易发生腿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