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养殖专家 > 养鱼业 > 常见病防治 > 正文
    鲤鱼肠炎及烂鳃病的防治
作者:bioob  更新日期:2016-06-20 16:25    点击次数:

李志刚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镇水产站 164155)

造成鲤鱼肠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还是水温及喂食上。水温低或温差过大易造成肠炎,喂食不当也会造成肠炎突发。肠炎初期食欲不振,粪便带线,这种情况只需要保持水质,提温至32℃即可快速看到成效。肠炎中、后期,鲤鱼会出现厌食,粪便黄白色,甚至脓疱,肛门红肿等,此时在做好保持水质,提高温度外,就需要添加药物才可治愈。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粘球菌,该病习惯上称烂鳃病,主要危害鲤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1 临床症状

肠炎病鱼食欲不振,腹部膨大,体色发黑,腹部有红斑,肛门外突,红肿,轻压腹部,有类似脓血状物流出,有的鱼离群独游,少食,特别是头部乌黑。有的鱼病鱼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烂鳃病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淤泥,鳃盖内表皮充血,病鱼全身鳞片疏松并竖起,基部发红,严重时鳍条亦蛀蚀破烂。病鱼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呈“扫帚状”,并附有杂物,软骨外露。

2 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

剖开肠炎病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呈现红色,严重时则全肠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或有胶状粪便,有时发现成形的粪便间连有很长的、透明的胶体;解剖观察,肝脏变异、肠道的后部发红;剪开肠道发现肠壁变白、较薄甚至透明,肠道的内黏膜脱落现象严重。

无菌采集病死鱼肠道内容物和腮病变部位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肠内容物涂片发现大量点状产气单胞杆菌;腮病变部位涂片发现大量嗜纤维粘细菌,不会发现其他致病菌和寄生虫。

3 防治

发生肠炎病后,采用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必须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体环境和肠道内环境,这样才能彻底治愈。养殖管理过程中,养殖者要经常在饲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剂或酶制剂,改善肠道环境,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可增强体质,减少肠炎病的发生。治疗方案:第一,外用一次消毒剂(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等),进行养殖水体消毒。第二,在外用消毒剂的同时内服杀菌消炎药品(诺氟沙星或恩诺沙星等),延续使用5~7天。第三,外用消毒剂2~3后倾泻一次、光合细菌或枯草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环境;内服药物停滞后,使用酶制剂及光合细菌或乳酸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增长肠道消化有益微生物总量,修复肠道内黏膜,调节肠道机体环境,连用5~7天。第四,在养殖管理进程中,延续维持良好的养殖池塘的底质和水体环境,每隔15天左右,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及光合细菌或乳酸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维持肠道有益微生物含量,延续使用3天。第五,投喂配合饲料做到“四定”和“四看”。第六,做水体预防消毒工作,每半月用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一次。

治疗肠炎病的土方法:每亩(667平方米)用韭菜2.5千克,切碎加食盐200克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可愈。每亩用大蒜1~2千克,捣烂混入饲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每100千克鱼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邻氨基苯甲酸)100克,“乐果”(硫代磷酸酯)200克,漂白粉500克,食盐1千克,混合拌草料,待晒干后投喂。每100千克鱼种用十滴水20~40毫升,与米糠2~3千克拌合,再与面粉1千克煮成糊状,调匀后做成药饵投喂。每万尾鱼种,每次用大黄0.5千克,研成粉,水花生5千克,打成糊状,大蒜和食盐各0.5千克,兑水磨成浆液,每天一次连用3天,可治肠炎病。每亩水深1米,用15~25千克生石灰溶于水,全池泼洒。“鱼服康”(主要成分为乳酸诺氟沙星,聚肌胞,靶向缓释剂等)A型或B-I型内服,每100千克鱼体重用A型200克,或用B-I型100克,混入饵料中投喂或制成颗粒饵料投喂,1天1次,连用3天。若病情较重,间隔1天后,再按上述用量,喂1个疗程。磺胺胍或磺胺嘧啶。内服,每100千克鱼体重第一天用药10克,2~6天用药5克,混饵或制成颗粒饵料投喂,1天1次,连用6天。

治疗烂腮病的方法为每亩用15~20千克鲜薄荷浸入水中,3~5天见效,可治疗草鱼烂鳃病。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兽药信息网
  • 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
  • 广东温氏食品
  • 南方农村报
  • 中国动物保健
  • 梅里亚中国
  • 浙江海翔药业
  • 农业户
  • 生活娱乐
  • 养殖联盟
  • 畜牧人才联盟
  • 联系我们(24h在线) 15777573668 QQ:1589961818
    Copyright © 2011-2031 兽药专业网Bioob.com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标明转载来自兽药专业网) 桂ICP备(110028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