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1 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原因
1.1 野毒的严重污染
近年来,国内已从鸭、鸽、孔雀、驼鸟等中分离出新城疫病毒,而且也有很多关于鸽、孔雀、鹌鹑发生新城疫的报道,说明该病的传播途径多、散毒范围广。如果养殖场综合防疫措施不力,往往会将现场病毒带入免疫力不强的鸡群,并广泛传播和污染环境,使这些禽类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当鸡群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病。
1.2 饲养管理不当
很多鸡场是育雏鸡、育成鸡、产蛋鸡等不同日龄的鸡在混合饲养,易造成疫苗毒力复壮和扩散,给疫病流行提供条件。在实际生产中,鸡只营养问题及各种应激因素(如转群、免疫、通风不良、舍内氨气浓度过高、含尘量太大、温度忽高忽低、饲养密度过大等)及鸡群中有传染性法氏囊、马立克氏病等免疫抑制病是非典型新城疫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1,2]。另外,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会影响机体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降低免疫效果和抵抗力,从而导致鸡群发病。
1.3 疫苗免疫不当
目前,凡引自种鸡场的雏鸡都有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2周左右进行首免即可。但是在生产实践中,有的认为首免越早越好,结果造成母源抗体被过早中和,当免疫接种不能适时到位,就会形成免疫空档。在此期间,一旦有野毒入侵鸡群,即可引起鸡群发病。另外,疫苗质量、运输、保管、使用时间、免疫接种方法不当等都会引起免疫失败。如果鸡群抗体水平不均衡,部分鸡只的抗体水平低,一旦环境中存在强毒,即可能发生非典型新城疫[2-4]。
1.4 病死鸡、淘汰鸡处理不当
病死鸡、淘汰鸡有可能是新城疫病毒携带者,若流入市场或乱扔则易引起病毒扩散。
1.5 养殖人员技术水平低
部分养殖人员未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再加上各种原因使动物防疫法未能严格执行,导致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和流行。
2 非典型新城疫的预防
非典型新城疫的预防主要是疫苗接种,合理的疫苗接种涉及疫苗毒株的选择、首免日龄、接种量、免疫间隔等因素。目前生产中常使用的新城疫疫苗包括弱毒活疫苗和油佐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主要有毒力较低的F株、La Sota株(Ⅳ系)、Clone30(克隆30)株、HB1株(Ⅱ系)、V4株等;还有毒力较强的中发型毒株如Mukteswar株(Ⅰ系)、H株、Komarov株和Roakin株等。低毒力毒株由于毒力较弱,常用于基础免疫,La Sota株是生产中应用最多的,该类疫苗株副作用较大,接种后病毒在呼吸道复制,由于其尚有一定毒力,接种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应激反应,所以使用时应注意鸡舍通风工作和减少其他应激。中发型毒株由于毒力较强,只能用于给已经过基础免疫的鸡群作加强免疫用,如将这类疫苗用于低抗体水平鸡群或低日龄鸡,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不同日龄鸡群混养时也要慎用低日龄鸡即使没有使用疫苗,同群的其他鸡群接种也可能会导致其发生非典型新城疫[5-9]。
新城疫的首免不应该超过7日龄,再一次免疫的时间最好选在易感非典型新城疫日龄的前7 d进行(一般17日龄左右),通过加强免疫以降低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风险,之后的免疫主要根据各鸡场免疫抗体的消减等具体情况而定[9-17]。在进行疫苗免疫时,大剂量疫苗接种是目前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举措不但增加成本,同时也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损伤,造成免疫麻痹和免疫抑制,导致免疫效果不好而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应尽量避免。接种方式上应遵循免疫均一的原则,不能漏免,特别是以饮水方式进行免疫接种时更要保证每只鸡都得到足量的接种。
进行疫苗接种的同时还应注意鸡群的管理,使鸡群远离免疫抑制性疾病,保持良好的体况,以保证可靠的免疫效果。单一的非典型新城疫感染发病率明显低于典型新城疫,死亡率也不高。但对于雏鸡而言,非典型新城疫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使之抗病力下降,因而易感其他疫病,增大养殖风险;对于产蛋鸡而言,非典型新城疫最明显的危害是使产蛋率严重下降,经济收益降低。因此,积极预防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对已经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鸡群应积极治疗。对新城疫疑似病例,首先应确诊,确诊后及时进行疫苗紧急接种,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3 防控对策
3.1 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
对养殖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基础养殖知识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努力预防和控制非典型新城疫等禽病的发生与流行。
3.2 重视免疫工作,提高免疫质量
3.2.1 疫苗方面 所有活疫苗必须是来自SPF鸡胚,避免蛋传染疾病;灭活苗必须用正规厂家生产的。
3.2.2 免疫方面 为提高免疫效果,弱毒苗应采用点眼滴鼻,能有效提高局部免疫力。
3.2.3 免疫程序 新城疫免疫程序的制定和实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故只能根据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然后在实践生产中进行补充和完善。目前,蛋鸡新城疫灭活苗接种已普及,鸡群的抗体均已相当高。但是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和生殖道黏膜等局部的免疫保护力仍有不足,因此,建议在生产中将弱毒疫苗和灭活苗联合使用,局部免疫和体液免疫互相配合,形成全方位的免疫保护。
3.3 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净化蛋鸡饲养环境是预防当前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在养殖生产中要定期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能有效控制非典型新城疫。此外,排除各种强应激因素,做好传染性法氏囊、鸡马立克氏病等免疫抑制病的预防工作。 3.4 补救措施
由于非典型新城疫呈缓发性流行,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发病鸡早确诊;②严格封锁病鸡舍;③全场进行紧急消毒;④根据具体情况紧急接种疫苗;⑤饲料中添加多维素和抗菌素,以提高抵抗力,防止细菌继发感染[17]。
非典型性新城疫已成为养鸡业危害较严重的疫病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是非典型性新城疫并非不可战胜,它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我们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法,开展免疫监测,选择合理的免疫程序和优质疫苗,开展免疫监测,适时进行免疫,保持鸡群整体抗体水平;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生物安全,减少应激因素,非典型性新城疫完全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