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该疫苗对怀孕母猪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怀孕的早期、中期及晚期注射疫苗都不能造成流产现象,免疫后分娩的仔猪健仔率与未免疫对照组没有区别。
关于本次研究中的非瘟疫苗,辽宁伟嘉养猪事业部总经理兼大伟嘉养殖事业部兽医总监赵宝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的论文研究成果,并没有实质性进展,但做了很多评价工作,包括五代返强、母猪安全、商品猪攻毒保护等。疫苗离上市为时尚早,还是应该注重生物安全防控。
他说,所谓的7基因缺失仍然是大家熟悉的双基因缺失(MGF、CD2v),只是换个说法。虽然该疫苗试验中对小猪、母猪都比较安全,没有病毒血症,但在淋巴结中偶尔有疫苗毒残留,没有考察关节液中残留情况。此外,该疫苗没有做母猪攻毒保护实验。如果在母猪场使用这个毒株,由于免疫不整齐或免疫期过了,母猪群被野毒感染的话,可能会造成大面积损失。
对此养猪/猪病专家樊福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实验室结果跟实践应用中的结果存在偏差,试验结论仍有待观察。不过,现在不论是官方,还是大型养殖集团,态度都非常明确,也就是短期内不会大规模推广疫苗。原因在于危险性很大,会损害到整个行业。
净化与疫苗之争
非洲猪瘟自从在国内爆发这一年多来,行业就产生了净化与疫苗之争。
2019年,中国民间出现过私自使用疫苗的情况,这引起农业农村部关注,并下发通知强调,市面上所谓“非洲猪瘟中试苗、自家苗、进口苗”,按照《兽药管理条例》规定, 都是非法疫苗,均应按假兽药处理。同时要求,全面开展非法生产销售使用非洲猪瘟疫苗情况排查。重点核查养殖企业是否存在使用非法非洲猪瘟疫苗等行为,是否存在委托兽用疫苗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服务机构为其非法生产非洲猪瘟疫苗行为。
谋易咨询首席顾问官、中加融达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国内爆发非洲猪瘟以来,所谓的“非洲猪瘟疫苗”就存在“一直在研究,一直有应用”的乱象。甚至去年10月前后不断出现即将上市的传闻。
他提到,之所以最终没有上市,有业内资深人士判断是专家都不愿意表决。一是疫苗是弱毒株,意味着不安全,也就是说非洲猪瘟病毒将会在中国长期定殖。如果推动疫苗上市,就意味着放弃净化,采取免疫方式。二是疫苗中的弱毒苗,有可能发生变异,带来更大灾害。
2019年底,国家明确提出《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并且提出“确保2020年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