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均能感染发病,其中对出壳后2周龄以内的雏鸡危害尤为严重,是造成雏鸡不断死亡、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1.病原
本病病原体是白痢杆菌,属沙门氏菌属。
2.流行特点
鸡白病主要感染鸡与火鸡,其次为鹌鹑、鸭、鹅等。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母鸡通过带菌种蛋直接传染给小鸡。患病小鸡与健康小鸡同群饲养,病鸡排出的粪便含大量病菌,再污染饮水与饲料传染给同群健康小鸡。
出壳5日龄前后发病与死亡的小鸡,腹部胀大,肛门有白色粪便黏附者,为白痢病特征。
另外,鸡舍内潮湿脏污,可加快白痢杆菌的繁殖,增加小鸡感染的机会。育雏温度低,小鸡因寒冷抵抗力下降,也会增加白痢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3.临床症状
感染白痢病的鸡,因日龄不同,其症状有很大差别。1周龄以内的小鸡,主要表现怕冷,双翅下垂,精神萎靡,缩头闭眼,粪便黏稠、白色、沾在肛门周围的羽毛上,严重堵塞肛门,小鸡因排粪困难,憋得“吱吱”尖叫,并向后倒退。病小鸡不断发生零星死亡,死后小鸡跖部干瘪,腹部膨大,比较消瘦。
1周龄以后的小鸡,主要表现营养不良,瘦弱,双翅翼羽发育比身体发育快,形似穿大褂,羽毛脏污,排细条状粪便、灰绿色,粪便表面有一层黏液。部分鸡呼吸困难、喘,呼吸时腹部一张一缩,双翅煽动,尾向上一翘一翘的。
产蛋母鸡患病后,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它身上带有白痢杆菌,称为隐性带菌鸡,这种鸡的卵巢往往由于病菌的侵害,使许多卵子坏死。母鸡表现为产蛋间隔时间延长,两枚蛋之间有时间隔5~6天,产蛋减少,母鸡过分肥胖。
4.解剖病理改变
1周龄以内的小鸡,解剖检查见蛋黄吸收不良,腹腔内有一个较大的卵黄囊,有时破裂流出卵黄,直肠内充满灰白色的内容物,肝脏肿大呈土黄色。
1周龄以后的小鸡,胆囊胀大,充满胆汗,肠黏膜充血,肠内容物呈乳白色浆液状或绿色混合物。具有特征病变的是小鸡肺充血,肺泡组织上有许多灰白色大小不等的颗粒状结节。靠肋骨的一面尤为显著,严重者灰白色结节连成一片,使肺发生硬变,肺泡消失,丧失呼吸功能。此外,在心壁上、肠道浆膜上可见到丘疹样突起(肉芽样肿)。
产卵母鸡主要病变在卵巢上,特异的变化是卵子不规则变形、坏死、呈现灰黑色。卵巢上正常的卵子与坏死的卵子同时并存,这就是白痢病母鸡产卵量不高的内在原因。
5.诊断
根据小鸡发病日期、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症状很容易做出临床诊断。
6.预防
育雏设备彻底消毒与加强管理。饲养小鸡的设备要彻底消毒,育雏室要保持干燥、清洁,切忌潮湿。小鸡粪便传染是育雏期间白痢病横向传播的主要方式,因此管理中要尽可能以笼养、网上饲养来代替地面饲养。
药物预防。小鸡入育雏后,要加喂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痢特灵等。
7.治疗
(1)氯霉素:首选药物。药量为饲料量的0.05%,使用时拌入饲料,一般5~7天为一个疗程。
(2)土霉素:加入饲料的比例为0.06%~0.08%。
(3)氟哌酸:拌入饲料的比例为0.01%。
(4)痢特灵:拌入饲料的比例为0.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