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从家庭养猪一百头,到占地413亩、年出栏生猪7万余头、总资产2.8亿元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企业;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养殖场到直接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提供鲜肉;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到2012年作为全国畜牧行业唯一代表走进中南海和温家宝总理谈养殖;从一个“小猪倌“到“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全国十佳农民”、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创业路上,孟现壮可谓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腿残了,但我还有一双手”
1974年10月,孟现壮出生在阳谷县张秋镇的一个小村庄,5岁被确诊患小儿麻痹症,并落下了残疾。“腿残了,但我还有一双手,我一定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能拖累父母。”1996年春天,报刊上一篇女大学生养猪创业的报道吸引了他,孟现壮决定试一试。
为了筹集启动资金,孟现壮不知踏破了多少亲戚朋友的门槛,你100我200……艰难万苦凑了5.6万元。拿到启动资金后,孟现壮立即着手建造猪舍,并同时学习养猪技术。20间猪舍建成后,孟现壮收购了100头猪仔,开始了他的养猪生涯。1997年初,这批生猪出栏后,孟现壮赚了四万多块钱。从此后,村里人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首战告捷,孟现壮信心百倍地扩大了猪舍规模,一次性收购了200头猪仔。创业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次,孟现壮没有延续上次的好运。由于经验不足、市场波动,孟现壮遭受了创业以来最大的一次打击,亏损17万元。教训是惨痛的,但是他没有被吓倒,反而激发了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技术的决心。他先后在中国农大参加了“全国现代化养猪技术培训班”和山东农业大学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三年的函授学习班,重新系统学习养猪技术。
1999年,孟现壮下决心在当地率先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法国皮特兰等优良品种猪,聘请了高级畜牧师任生产技术场长。2004年8月,扩建占地32亩的二期二元母猪场。2008年投资建设存栏量1.5万头的育肥场,于2012年通过商务部验收,成为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2013年建设了占地51亩的高标准自动化猪舍,改建一期利用率低的猪舍,实现了全自动饲喂、一对一转栏、全自动控温、自动供水的生产模式,增加存栏20000头。
2012年2月7日,他作为全国养殖业的唯一代表,在北京中南海第一会议室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基层代表座谈会。孟现壮代表养猪户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三条建议,都得到了总理的肯定,并当即安排相关部门研究落实。正是这次发言,让全国人民知道了“猪倌”孟现壮。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养殖场的发展,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事业成功后的孟现壮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在创业中,他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就是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针对全县的生猪养殖水平受技术、品种、设备的制约,一直徘徊不前的实际,积极探索与生猪养殖户合作共赢的路子。
——2005年,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以猪场为依托,成立了阳谷县景阳冈养猪专业合作社,使全县的养猪小户、散户有了“娘家人”。合作社以“合作、发展、共赢”为宗旨,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吸收当地生猪养殖户参加,目前,入社社员已达829户,其中贫困农户160户,辐射莘县、东阿乃至河南、河北的一些地区,联系服务农户6750户。
——2012年,在省畜牧兽医局的组织下,他从法国依彼得种猪优选公司引进法系曾祖代种猪220头,建设占地130亩的法系种猪繁育基地,实现了生猪饲养管理,建立了种猪繁育及其养殖技术体系。
——2013年合作社建设了50头的种公猪人工授精改良站,现已增加种公猪到87头。承担鲁西地区品种改良及育种任务,成为聊城市唯一一家省畜牧局定点种猪改良单位。人工授精站将市场价格30元的良种精液以10元的价格补贴给社员养殖户,让社员切切实实受到实惠,年向外提供优质精液8万份,大大提高了当地和周边县市的生猪养殖水平和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4年为社员提供二元母猪4000余头。合作社以生产无公害生猪为重点,对社员采用统一良种繁育、提供仔猪等“六统一”的生产模式,对农户分散饲养实行物资、技术、信息等全方位服务。由于成猪肉质好,瘦肉率高,社员的商品猪从没有出现积压现象,而且比一般生猪的市场价格每公斤高出0.4—0.6元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