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记者昨日发现,认证为“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的@临邑发布成为“微商”账号,发布内容均为某营销软件的广告。临邑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已注意到官微所发广告内容,系被盗号,已向公安机关报案。(3月29日《京华时报》)
地方政府部门开通官方微博,本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它既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又是展现部门形象的窗口。作为信息公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本应该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存在,然而,山东德州临邑县委宣传部的官微日前却“变了脸”,不仅头像变成了“小萝莉”,连发文内容都跟着“变了味”,走起了发布广告的“时尚”路线,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原来,涉事官微之所以会“改头换面”,是因为遭遇了黑客的“黑手”。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原因,却同样值得玩味。细细总结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但凡官微出点什么负面的消息,涉事单位给出的理由都是官微“被黑”。当然,笔者并没有质疑官微屡屡“被黑”的事实,而是心中存一疑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官微?官微咋就这么容易“被黑”?
有句俗话说的好,“黄鼠狼专咬病鸭子”。在笔者看来,官微之所以屡屡“被黑”,有“黄鼠狼专咬病鸭子”之嫌。一些政府部门把开微博、设微信等便民工程搞成一种形象工程,重建轻管,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主义的体现。同时,一些政府部门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对官微管理敷衍了事。官微“变脸”看似“被黑”,实则是自身问题在作祟。正是因为一些官微本身的运营和管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漏洞,才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要治官微的“病”,“对症下药”是关键。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认清自身问题,勇于承担责任,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政府官微的建设和维护。同时,要建立官微管理的制度保障机制,健全官微的维护制度,让工作人员“有章可循”,并且责任到人,奖惩分明,以此约束不作为的官员。只有断其“病源”、除其“病根”,才能真正还官微一片“纯净”、一个“清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