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义1,鲍书剑2(1.江苏省东海县畜禽改良站 222300;2.江苏省睢宁县兽医卫生监督所 221200)
1.l 流行特征
主要侵害商品蛋鸡和种鸡,造成产蛋量严重下降及蛋的品质降低。
1.2 病原
为EDS-76病毒,主要侵害产蛋期鸡只,其它目龄鸡感染后无明显临床症状。病毒常在鸡性成熟前潜于其体内,感染鸡无临床症状,亦很难查到抗体。鸡开产时病毒被激活,并在生殖系统大量繁殖。病毒可经蛋垂直传播,通过咽喉和粪便排出。受感染的胚是最危险的传染源。自然宿主为鸭、鹅,但仅见蛋鸡发病,揭壳蛋鸡最为易感。
1.3 症状与病变
发病主要集中在26~43周龄。刚进入产蛋期的青年鸡感染后不能于开产后2~4周内达到产蛋高峰。成年产蛋鸡感染时,产蛋量突然下降,一般为20%~5O%,经4~10周后才逐渐恢复,但仍达不到正常水平,产蛋曲线呈典型的“双峰形”。在减蛋同时还伴有蛋壳褪色及较多的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粗壳蛋和畸形蛋。异常蛋蛋黄周围的蛋清浓稠混浊、其余蛋清则透明如水。受精率正常,但孵化率明显降低,死胚率高达10%~12%。输卵管峡部和子宫有卡他性炎症。
1.4防治
无特效治疗方法,只能通过免疫接种进行预防。
疫苗使用。安全区,开产前2~5周接种联苗;疫区,开产前2~4周接种单价苗;重疫区,开产前4~6周和2~4周各免疫一次,均用单价苗。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2.1流行特征
通常在鸡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幼鸡死亡率高,产蛋鸡虽死亡率低,但产蛋量和蛋的品质均显著下降。
2.2 病原
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该病毒有20多个血清型和更多的突变株,有些血清型能产生交叉免疫。鸡是唯一的自然宿主,各种年龄鸡都有易感性,雏鸡特别严重,其他家禽不会感染发病。易感鸡与病鸡接触后再别。时内出现症状,5~8天内全群暴发。
2.3 症状与病变
2.3.1 支气管炎型 流鼻液、咳嗽、气管罗音。产蛋鸡产蛋下降10%~50%。蛋的品质变差,软壳蛋、畸形蛋和粗壳蛋增多,蛋白稀薄呈水样。剖检病鸡,呼吸道有浆液、粘液或干酪样渗出物,雏鸡在支气管下段形成干酪样栓子。产蛋鸡腹腔内有液状卵黄物质,输卵管和卵巢发育不良。
2.3.2肾病型 除呼吸道症状外,主要引起肾炎和肠炎,常见剧烈腹泻,粪便白色,水样,4~8周龄仔鸡死亡率可达30%~40%,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变特征为肾肿大,色苍白,输尿管、直肠、泄殖腔有白色尿酸盐沉积。肺、支气管充血和出血。
2.3.3传文变异株4/91 精神沉郁,闭眼昏睡,腹泻,鸡冠发组,眼睑和下颌肿胀,有时出现典型呼吸道症状。产蛋鸡出现症状后,很快产蛋下降,降幅可达3O%。3~4周后,产蛋逐渐回升,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还可导致肉鸡和6周龄以上育成鸡死亡。剖检显示,病鸡体况良好,深部胸肌组织呈苍白和胶冻样水肿,广泛组织充血。
2.4 防制
目前无有效药物防治,只能通过免疫接种来控制。根据疫病情况可选用H120和H52疫苗、肾型传支疫苗、IB4/91弱毒苗等。
3 产蛋鸡非典型新城疫(ND)
3.1 发病原因
鸡场被野毒污染;在育雏育成期发生过法氏囊等疾病,损害免疫功能;防疫环节上有不足之处;管理不当,如在用新城疫疫苗滴鼻、滴眼、饮水或免疫后,马上搞带鸡消毒。
3.2特点
180~350日龄易发;鸡群采食量下降20%~30%,部分鸡拉绿色稀粪,个别鸡有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5%~30%不等,畸形蛋、软壳蛋、白壳蛋增多;剖检数只病鸡后,才能见到一些鸡新城疫的一般性病变,如喉头有粘液,喉、气管粘膜、盲肠扁桃体、泄殖腔粘膜出血,卵泡软化,掉入腹腔,形成腹膜炎。
3.3控制
全群鸡只肌注新城疫灭活苗同时用IV系苗满异,或肌注4羽份的新城疫IV系苗;淘汰病鸡;使用思诺沙星饮水、防治继发感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用量。
3.4预防
建立科学免疫程序,蛋鸡在产蛋期做到每隔10周进行一次鸡新城疫IV系苗免疫。
4 鸡肿头综合征(SHS)
4.l病原
为TRT/SHS病毒,在分类上届副粘病毒科肺病毒属,是感染禽类的第一个肺病毒。一般认为鸡肿头综合征是鸡先感染TRT/SHS病毒后继发大肠杆菌感染,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大肠杆菌的协同作用,不可能产生本病的典型病变。
4.2症状
SHS主要发生于鸡(包括肉用种鸡、肉鸡和产蛋鸡),火鸡也可感染。肉鸡易发日龄4~7周龄,肉用种鸡和蛋鸡则各年龄均可发生。本病以水平接触传播为主,传播速度缓慢,病程2~3周,发病率1%~90%,死亡率为2%~20%,减蛋幅度一般在10%以内。临床表现为肉鸡头部皮下水肿,先为打喷嚏、咳嗽,24小时后出现结膜潮红,头部皮下水肿并扩展到肉垂和下颌组织,有的肉髯发组,严重时虚脱死亡。商品蛋鸡和肉种鸡的症状特点为肿头,极度沉郁,因脑定向障碍而重复摇头,扭颈,角弓反张,共济失调,产蛋鸡的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下降。
4.3病变